广告1

熬夜、生气真的伤肝吗?现代生活方式的“肝”扰

“别熬夜了,伤肝!”“气大伤肝!”这些叮嘱我们常听,却在快节奏生活中屡屡触犯。熬夜与愤怒,这两种现代常态,真的会伤害我们沉默的器官——肝脏吗?答案是肯定的。

现代医学揭示,肝脏在夜间进入高效工作模式。当你沉睡时,肝脏血流量增加,正是其进行解毒、代谢与自我修复的黄金时段。熬夜则强行打断了这一精密过程。此外熬夜会扰乱生物钟,导致皮质醇水平升高,可能引发胰岛素抵抗,增加脂肪在肝脏堆积的风险,为脂肪肝埋下隐患。并且长期的睡眠剥夺,还会使肝脏没有足够时间完成废物清理与细胞再生,功能在无形中逐步损耗。

中医理论对此阐释得更为形象。“人卧则血归于肝”。夜晚,特别是子时(23:00-1:00),是肝经当令、肝血回归以滋养修复的时刻。此时不眠,就如让一位工人连续加班,终将导致“肝血亏虚”,出现眼干涩、疲劳、头晕等症状。

除了熬夜,另外一个伤肝的行为就是愤怒,尤其是暴怒,是对肝脏的一次“火力打击”。

从现代医学看,情绪剧烈波动会触发应激反应,身体大量分泌肾上腺素等激素,导致肝脏供血分流,血液优先涌向大脑与肌肉,肝脏血供锐减,使其在“缺血”状态下工作。还会导致脂肪分解失控,应激激素迫使大量脂肪酸涌入血液,并进入肝脏,骤然加重其代谢负荷。

中医则将“怒”与“肝”紧密绑定。“怒伤肝”的核心在于阻碍了肝的“疏泄”功能。心情压抑或暴躁,首先导致“肝气郁结”,引发胸闷、胁肋胀痛。郁结之气若无法疏解,便会点燃“肝火上炎”,表现为面红目赤、口苦、急躁易怒。这个过程,从气滞到火旺,持续消耗着肝的健康底蕴。那么我们如何为肝脏“减负”呢?

一是睡好“子午觉”。力争在晚上11点前进入睡眠状态,保障肝脏修复的黄金时间。二是管理情绪,找到情绪的出口,如运动、冥想或倾诉,避免怒气郁结于心。三是饮食有节,多吃绿色蔬菜,适量优质蛋白,远离高脂高糖食物与过量酒精。四是定期体检,肝脏是“沉默的器官”,定期检查肝功能与腹部B超至关重要。

熬夜与生气,非止于传统告诫,更是被现代科学印证的“伤肝”之举。呵护肝脏,无需珍稀补品,只需回归规律作息与平和心境。从今晚早睡开始,从遇事多一份豁达开始,便是对我们生命中最忙碌“化工厂”最切实的守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lydaobao2025@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
首页
电话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