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糖尿病患者的健康饮食
机理。糖尿病患者吃什么好,是患者和家属关心的重要问题,在饮食方面需要遵循基本原则,即少吃能够快速提升血糖、糖分较高或脂肪和淀粉较多的食品,这是由于这些食物易变成葡萄糖。但是促进血糖降低的食品,不一定对患者都有好处。在患者确诊糖尿病之后,通常要通过吃药来降低血糖,若是服用二甲双胍类药物,其会影响患者维生素B12吸收,因此,此类患者应该有针对性的补充。除此之外,吃拜糖苹的患者,因为药物主要是延迟葡萄糖在肠道吸收,所以患者不能只吃碳水化合物,还需要补充相应的蛋白质;肥胖、胰岛素抵抗严重的患者,若是吃磺脲类药物,会刺激胰岛素增加分泌,建议更换药物。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应该在身上带几粒糖,避免出现低血糖的情况。不管是哪一期的患者,由于糖尿病和其并发症都与氧化应激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此,需要多食用抗氧化力较强的食物,例如维生素C和维生素E。
适合食用的食物:五谷杂粮,例如玉米面、荞麦面、紫山药、燕麦片等,其中的维生素B、食物纤维、微量元素含量较多,患者可以将低淀粉、低糖的食物或粗粮和蔬菜等当作主食;豆类和豆制品。豆类食品中包含较多的无机盐、蛋白质及维生素,豆油中有不饱和脂肪酸,能够降低甘油三酯和血清胆固醇;柚子、香菇、桑叶、苦瓜及洋葱,有利于降低血糖,患者若是可以长时间坚持食用,可以降血糖,同时预防并发症的产生。
不适合食用的食物:各种糖、冰淇淋、甜面包、水果罐头、果酱、无糖饼干、蜜饯、无糖食物、汽水、甜饼干、糖制糕点等等,这些都有较多的淀粉,含糖量较高,如果患者食用会产生高血糖;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和动物脂肪,例如动物的心、肝、脑、肺、腰、猪牛羊油、肥肉、蛋黄及黄油等,可以让患者的血脂升高,容易出现动脉粥样硬化;避免饮酒,这是由于酒精会影响血糖,在空腹的情况下大量饮酒,会产生严重低血糖问题,且醉酒会掩盖低血糖的症状,很难发现,危险性较高。
科学饮食。除了药物治疗之外,还要注重饮食管理,正确的吃饭,对于疾病的调制具有积极影响,关系到患者的病情发展。首先,制定饮食方案。因为每个患者的情况存在差异,因此,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膳食结构、化验结果,初步制定方案。但是方案并非固定不变的,患者应该一个月复诊一次,结合患者的情况,及时做出调整。除此之外,平日里患者需要结合血糖监测、就餐、胃肠道功能以及体力活动等情况,及时地对膳食进行调整。其次,合理搭配能量比例。在营养治疗中,应该合理控制总能量,维持或略低于理想体重。蛋白质含量在每日总能量中的占比需要超过30%;每天脂肪摄入量要控制在30%内。再次,合理分配三餐。若是患者的病情稳定,应该坚持一日三餐;如果血糖波动较大,容易低血糖,需要合理的加餐,每天5-6餐,也就是把相同重量的食物分成六份,不仅可以确保一天总摄入量,还可以避免一餐摄入过多而让血糖升高的问题。最后,注重饮食控盐。很多患者认为盐摄入量控制较好,例如每次做饭会使用限盐勺等,然而忽略了很多含盐的东西,如膨化食品、酱豆腐、味精、泡菜、酱油、鸡精、咸菜等等。因此,要想控制盐的摄入量,就要做到少吃看得见的盐和隐形盐。
二、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误区
大部分患者觉得吃主食会升高血糖,因此,选择不吃或者是少吃主食。这种认知存在片面性,主食是复杂的碳水化合物,患者服用之后血糖不会马上提高。且主食能够为人体活动提供能量,是经济性较高的营养来源,选择少吃或不吃主食,会让蛋白质及脂肪超出标准,但是总能量不足,导致体内蛋白质和脂肪过量分解,从而出现营养不良和消瘦的现象,严重的话会出现饥饿性酮症。因此,患者应该每天多饮水,发挥防治作用,增加身体水分。在吃饭时要做到细嚼慢咽,每餐吃七八分饱;禁止酗酒和吸烟,避免熬夜,多休息和多运动;控制好血糖;定期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