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1

睡觉时 “打鼾 + 憋气”?小心呼吸暂停悄悄拖垮你的心血管

咱们睡觉时,全身肌肉会放松,包括喉咙里的肌肉。如果喉咙周围脂肪多、肌肉松弛,或者气道本身比较狭窄,喉咙会像被“堵住”一样,气流过不去,出现憋气的情况。在憋气的这段时间里,身体无法正常吸入氧气,血液中的氧气含量会越来越低,也就是医学上说的 “低氧血症”。身体是很聪明的,一旦发现氧气不够,就会启动“应急机制”。心脏会跳得更快、更用力,试图把更多含有氧气的血液送到全身;血管会收缩,升高血压,保证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偶尔一次这样的“应急”,身体还能承受得住。可如果得了OSA(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每晚憋气可能会发生几十次甚至上百次,身体就会长期处于“缺氧-应急-缺氧”的循环中,心血管系统也会在这种反复的“折腾”下慢慢出问题。

首先遭殃的就是血压。很多OSA患者都会出现 “难治性高血压”,也就是吃了好几种降压药,血压还是降不下来,而且血压波动特别大,尤其是早上刚睡醒时,血压会突然升高,这也是引发心梗、中风的重要诱因。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长期缺氧会刺激身体分泌一种叫“儿茶酚胺”的物质,这种物质会让血管一直处于紧张状态,血压自然就降不下来。同时,反复憋气还会影响肾脏的功能,肾脏是调节血压的重要器官,功能受损后,血压调节也会失灵。

接着是心脏。长期缺氧会让心肌细胞 “吃不饱” 氧气,时间长了,心肌就会变得肥厚,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也会下降,慢慢发展成 “心力衰竭”。患者会经常觉得胸闷、气短,稍微走几步路就喘得不行,晚上躺平睡觉还会觉得呼吸困难,只能坐着睡。另外,OSA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风险也比普通人高很多,比如房颤、室性早搏等。憋气时,心脏会突然受到强烈的刺激,心跳节奏很容易被打乱,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会导致猝死。

还有冠心病。OSA会让血管壁变得越来越“脆弱”。长期缺氧和血压波动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血液中的脂肪、胆固醇等物质就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这些斑块就像血管里的“定时炸弹”,一旦破裂,就会形成血栓,堵塞冠状动脉,引发急性心梗。有研究显示,OSA患者患冠心病的风险是普通人的2-3 倍,而且心梗复发的风险也更高。

如果确诊了OSA,也不用太害怕,只要及时治疗,就能有效降低对心血管的伤害。治疗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生活方式调整,这是基础。肥胖患者一定要减重,哪怕只减5%-10%的体重,OSA的症状也会明显改善;睡觉时尽量侧睡,避免仰卧,因为仰卧时舌头和软腭更容易后坠,堵塞气道,可以在睡衣背后缝一个小口袋,里面放个网球,这样一仰卧就会不舒服,自然就会侧睡了;还要戒烟戒酒,烟酒会刺激喉咙肌肉,加重松弛,让打鼾和憋气更严重;睡前不要吃太饱,也不要吃镇静催眠类的药物,避免肌肉过度放松。二是无创气道正压通气治疗,也就是戴“呼吸机”睡觉。这种呼吸机看起来像一个小盒子,通过一根管子连接面罩,睡觉时戴在脸上,会持续往气道里输送一定压力的空气,把狭窄的气道撑开,防止气道塌陷,从而解决憋气和缺氧的问题。很多患者戴了呼吸机后,晚上不憋气了,白天也不犯困了,血压、心脏功能也慢慢恢复了正常。三是手术治疗。如果是因为扁桃体肥大、鼻中隔偏曲等解剖结构问题导致的 OSA,可以通过手术切除肥大的组织,矫正鼻中隔,扩大气道。但手术有严格的适应证,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需要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评估。

最后要提醒大家,OSA是一种慢性疾病,就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需要长期管理。很多患者觉得症状有所改善就停止治疗,结果病情很快复发,心血管损伤也越来越严重。所以,一定要遵医嘱,坚持治疗,定期复查,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睡眠是身体修复和休息的重要时间,可 OSA却让我们的睡眠变成了“隐形杀手”,悄悄伤害着心血管。如果你或家里人有“打鼾+憋气”的情况,千万别不当回事,及时去医院检查,早发现、早治疗,才能守护好心血管健康,睡个安稳好觉。 岚县人民医院 米建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lydaobao2025@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
首页
电话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