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俗称痔,是一种极为常见的肛肠疾病,几乎每十个人中就有九个人可能患有不同程度的痔疮。它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严重时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本文将详细介绍痔疮的类型、病因以及常见的诊疗方法,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和应对这一疾病。
痔疮的类型
内痔 内痔位于肛管齿状线以上的直肠末端黏膜下,由血管丛扩张、曲张形成的柔软包块,其实质为曲张的静脉血管团。内痔患者通常表现为排便时出血,血液鲜红,覆盖在大便表面,有时呈点滴状或喷射状。内痔发展到一定程度,还可能从肛门脱出,需要用手辅助推回复位。
外痔 外痔则是由肛门齿状线远侧皮下静脉丛的病理性扩张、血栓或结缔组织增生形成,表面被肛管皮肤覆盖。外痔患者常感到肛门不适、潮湿、瘙痒,当形成血栓性外痔时,会有剧烈疼痛。
混合痔 混合痔则是内痔和外痔相互融合而成,具有内痔和外痔的表现。混合痔患者常表现为肛门肿物脱出、便血、疼痛、瘙痒及肛门坠胀感,症状通常较重,需要积极治疗。
痔疮的病因
不良饮食习惯 经常食用海鲜、辣椒、烧烤等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长期饮酒等,可导致肛门局部充血、水肿,增加痔疮的发生风险。
不良排便习惯 排便次数过多、时间过长、过于用力,以及经常腹泻或便秘等,也是引发痔疮的常见因素。究其原因,长期便秘会因大便干结而压迫直肠,静脉血液回流不畅,出现静脉曲张、充血,进而导致痔疮。
感染因素 肛门周围发生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可引起静脉曲张或血管内膜炎,使静脉失去弹性而扩张,增加痔疮的发生风险。
职业因素 司机、办公室职员、电焊工等需要久坐、久蹲的人群,患痔疮的风险性较高。长期久坐、久蹲会使直肠位于人体下部,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增加患痔疮的风险。
遗传因素 研究表明,痔疮发病存在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若父母患有痔疮,其子女患痔疮的可能性则相对较高。
痔疮的常见诊疗方法
保守治疗 ①药物治疗:外用药物主要包括肚脐贴剂、痔疮栓剂、痔疮膏等,如肛泰脐贴、马应龙麝香痔疮栓、熊胆痔疮膏等,能够缓解痔疮引起的肛门肿痛、便血等不适。内服药物可遵医嘱选择化痔片、痔康片、迈之灵片等,以减轻肛门瘙痒、疼痛、肿胀等不适症状。
②坐浴疗法:坐浴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水肿和疼痛。将温水倒入盆中,加入适量的盐,坐浴15-20分钟,有助于缓解痔疮症状。
③注射疗法:此法是将硬化剂注射到痔核上方处的黏膜下层内,使痔和痔块周围组织产生无菌性炎症反应,促进痔疮的痔块萎缩。
④胶圈套扎疗法:将特制的胶圈套扎在内痔的根部,利用胶圈的弹性阻断痔的血运,使痔疮逐渐缺血、坏死、脱落。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可以彻底切除病变组织,改善肛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于症状严重、保守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的痔疮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方法包括血栓性外痔剥离术、痔单纯切除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等。
总之,痔疮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只要我们充分了解其类型、病因和诊疗方法,就能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从而避免病情恶化。因此,一旦患上痔疮,患者应及时就医,遵医嘱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