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1

中风来临前身体会“报警”:神经内科总结的五个早期征兆要牢记

中风(医学上称脑卒中)总被认为是“突然发生的意外”,但神经内科临床数据显示,约70%的中风患者在发病前1-7天,身体会发出明显的“预警信号”。这些信号可能持续几分钟到几小时,却常被误认为“小毛病”而忽视——而抓住这些信号,及时就医,能让中风风险降低80%,大幅减少瘫痪、失语等后遗症。今天,结合神经内科临床经验,为大家梳理中风来临前必须牢记的5个早期征兆,帮你提前规避风险。

一、中风前的5个“报警信号”,出现1个就要警惕

中风的本质是脑部血管堵塞(缺血性中风)或破裂(出血性中风),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身体会通过神经、运动、感知系统传递异常信号,以下5个征兆最典型:

1.单侧肢体麻木无力:“手脚突然不听使唤”

这是最常见的中风预警信号,约40%的患者发病前会出现。表现为单侧手臂、腿部突然麻木,比如拿杯子时手没力气,杯子直接摔落;走路时单侧腿发软,像踩在棉花上,甚至拖步;部分人还会出现单侧面部麻木,比如嘴角发麻、舌头僵硬,吃饭时食物总漏到一侧这种麻木无力多是“一过性”的,比如持续5分钟后自行缓解,正因如此,很多人会误以为是“压麻了”“累着了”。但神经内科医生提醒:这其实是脑部供血不足导致的神经功能异常,若出现这种情况,尤其是有高血压、糖尿病的人,必须警惕——它可能是血管堵塞的“预演”。

2.口角歪斜、说话不清:“嘴歪了,话也说不利索”

中风会影响控制面部肌肉和语言功能的脑部区域,导致口角向一侧歪斜:笑的时候单侧嘴角抬不起来,甚至流口水;鼓腮时,一侧脸颊会漏气。同时可能伴随说话含糊不清,比如想表达“喝水”,却说成“喝睡”,别人听不懂;严重时甚至说不出完整句子,或无法理解别人的话(如问“你吃了吗”,却回答“今天天气好”)。

3.视力突然异常:“看东西模糊、有黑影”

脑部视觉中枢或供血血管出问题时,会突然出现视力异常:比如单侧眼睛看东西模糊,像蒙了一层雾;或视野缺损,看不全物体(如看书时只能看到左半页文字,右半页看不见);部分人会突然眼前发黑(持续几秒到几十秒),之后恢复正常;少数人会出现“复视”,把一个物体看成两个,比如看灯时出现重影。

4.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头像被炸开一样痛”

与普通头痛不同,中风前的头痛多为突发的、剧烈的胀痛或搏动性疼痛,患者常描述“这辈子最痛的一次头痛”,且疼痛不会随休息缓解,还会伴随恶心、呕吐(多为喷射状呕吐,不是普通恶心后的呕吐),部分人会同时出现头晕、站立不稳,感觉“天旋地转”。这种头痛多因脑部血管破裂(出血性中风)或血管痉挛导致,风险极高——若不及时干预,几小时内可能发展为严重中风,甚至昏迷。有高血压病史的人若出现这种头痛,一定要立刻就医。

二、别踩坑!这2个误区最容易延误救治

误区1:“症状很快消失,就不用管”

中风前的征兆多为“一过性”(医学上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比如麻木、视力模糊几分钟后恢复。但TIA不是“没事了”,而是中风的“预警”——出现TIA后,7天内发生中风的风险高达10%,若不及时检查治疗,大概率会发展为真正的中风。

误区2:“只有老人才会中风,年轻人不用怕”

虽然中风多见于60岁以上人群,但近年来年轻化趋势明显:20-40岁的中风患者中,80%有长期熬夜、吸烟、酗酒、高油高盐饮食、缺乏运动等习惯,或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却未控制。神经内科曾收治了一名32岁患者,因连续熬夜加班出现单侧肢体麻木,硬扛1天后中风,留下了单侧肢体无力的后遗症。

中风虽凶险,但只要能识别早期征兆、及时就医,就能有效降低风险。记住:身体的“报警信号”从不会无缘无故出现,重视它,就是在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lydaobao2025@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
首页
电话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