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1

“吞咽的难题”: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与安全进食技巧

脑卒中(俗称“中风”)过后,许多老朋友会面临一个意想不到却又十分普遍的难题——吞咽障碍。这可不是小事,喝水呛咳、吃饭费力、声音变得浑浊……这些看似平常的现象,背后却隐藏着营养不良、脱水,甚至危及生命的吸入性肺炎的巨大风险。因此,了解并正确处理吞咽障碍,是帮助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的一环。

一、大脑受损后,为何“吃饭”成了难题?

您可别小看一个简单的吞咽动作,它是由我们的大脑充当“总司令部”,精准指挥咽喉部众多肌肉协同完成的一套复杂“流水线作业”。当脑卒中损伤了负责指挥吞咽的神经中枢,就像交响乐团的指挥家突然缺席,各种乐器(肌肉)便无法奏出和谐的乐章,导致肌肉运动不协调、感觉也变得迟钝。

因此,患者常常会出现食物含在嘴里难以下咽、吃饭时特别容易呛咳、饭后声音变得浑浊(像含着热水说话),以及不明原因的反复发烧(这常常是食物误入气管引发吸入性肺炎的信号)等情况。家属一旦发现这些迹象,务必高度重视,并及时告知医生或康复治疗师,进行专业的吞咽功能评估,切勿掉以轻心。

二、“重启”吞咽功能: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

吞咽障碍的康复是一个需要耐心和信心的过程,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在医生或言语治疗师的指导下,科学的康复训练能帮助患者逐步“重启”和强化吞咽功能。

1.基础口唇舌训练:

这是康复的“基本功”。可以像做保健操一样,每天练习鼓腮、吹口哨或吹纸条,来锻炼口唇的闭合力量;鼓励患者尽力将舌头伸出、回缩,以及舔舐上下左右嘴角,这能极大地增强舌头的灵活性与搅拌、推送食物的力量。别小看这些动作,它们是为安全吞咽打下的坚实基础。

2.空吞与呼吸训练:

空吞咽练习:引导患者有意识地、反复地做吞咽口水的动作。这个简单的练习能够不断强化吞咽肌肉的记忆和协调性。

呼吸训练:练习深吸气后憋住气2-3秒,然后慢慢地、均匀地呼出。这能有效增强呼吸肌肉的力量,在吞咽的瞬间能更好地关闭气道,就像给气管装上“安全门”,防止食物误入。

3.摄食直接训练(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

食物选择:务必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从最光滑的糊状食物(如米糊、藕粉、酸奶)开始,然后过渡到细软的泥状(如土豆泥、蒸蛋羹、烂糊面),再到细碎的软食,最后才是接近普通的饮食。

一口量:每次喂食,务必使用小勺,从“小半勺”开始,耐心确认患者安全、完全地咽下后,再喂下一口。

三、守护每一口的安全:家属必学的喂食技巧

在家庭护理中,正确的喂食技巧是预防意外、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金钥匙”。

营造安静的进食环境:关闭电视,避免家人大声交谈或频繁问话,让患者能够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完成“吃饭”这件大事。

调整至最佳进食姿势:这是预防呛咳的“黄金法则”。务必让患者坐直,头部稍微向前倾。这个姿势可以利用重力帮助食物顺利下咽,并能有效收紧气道,极大降低呛咳风险。切忌躺着或半躺着喂食,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

掌握喂食技巧:

使用小而浅的勺子,从患者功能较好的健侧口角送入食物。

喂食的速度要慢,要有足够的耐心。每次喂食后,可以轻声提醒患者“再吞一次”,并检查其口腔内是否有食物残留,确认完全咽下后,再喂下一口。

饭后仍需保持坐姿30分钟左右,防止食物反流。

四、特别提醒:关于喝水的安全

对于吞咽障碍患者,白开水是相对最危险的食物之一。因为水的流速快、质地稀,患者咽喉肌肉来不及反应,极易“走错路”呛入气管。这里要特别强调:切勿使用普通吸管喝水,因为吸管会使人不自觉地加快流速,反而大大增加了呛咳和误吸的风险。安全的做法是使用专用增稠剂将水调至黏稠的糊状或蜜状,或者使用专为吞咽障碍者设计的“康复用水杯”,控制流速,让小口慢饮成为可能。

五、总结

面对脑卒中后的吞咽难题,家属的科学照护与患者的坚持不懈同等重要。请记住:安全与营养永远是第一位的。不要因为“心疼”或“看着着急”而急于给患者吃普通食物,康复之路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用科学的知识武装自己,用无比的耐心去陪伴,用温暖的鼓励去支持,我们一定能帮助亲爱的人逐步克服“吞咽的难题”,重享进食的乐趣与尊严,拥抱更有质量的晚年生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lydaobao2025@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
首页
电话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