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1

骨质疏松的科普知识

提到骨骼健康,很多人会觉得“骨头硬邦邦,不会出问题”,但事实上,骨质疏松正像无声的小偷,悄悄夺走骨骼中的钙质,威胁着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健康。很多人直到发生骨折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下面我们从疾病认知、高危人群、预防方法、治疗手段四个维度,全面解读骨质疏松。

一、科学认知:骨质疏松不是老年专利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很多人误以为它只是老年人的专属疾病,但实际上,骨骼健康要从小维护。人体骨量在30岁左右达到峰值,之后会随年龄增长逐渐流失,若年轻时骨量储备不足,或中年后流失过快,都会增加患病风险。

从病理机制来看,骨骼是动态平衡的组织,成骨细胞负责合成新骨,破骨细胞负责分解旧骨,正常情况下两者协同工作,维持骨量稳定。当年龄增长、激素变化或不良生活习惯影响时,破骨细胞活性增强,成骨细胞功能减弱,骨吸收速度超过骨形成速度,骨量就会逐渐减少,骨骼内部的孔隙增多,像被蛀空的木头一样,轻轻碰撞就可能发生骨折。其中脊柱、髋部、腕部是最易骨折的部位。

二、高危人群:这些人需重点警惕

并非所有人都会患骨质疏松,以下几类人群属于高危群体,要更早关注骨骼健康:

1.年龄与性别相关人群:中老年人、绝经后女性是核心高危群体。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会加速骨量流失。男性虽无明显绝经节点,但老年后睾酮水平下降,骨流失速度也会加快。

2.有家族史与既往病史者:若父母或兄弟姐妹患有骨质疏松,本人患病风险会增加。遗传因素会影响骨密度峰值和骨流失速度。此外,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或曾因癌症接受放化疗,都会破坏骨骼代谢平衡,诱发骨质疏松。

3.生活习惯不良者:长期缺乏运动会导致骨骼用进废退,骨密度降低;长期吸烟会影响成骨细胞活性,酗酒则会抑制钙吸收。饮食中钙和维生素D摄入不足,会直接导致骨骼原料缺乏。

三、预防优先:从年轻时做好骨量储备

骨质疏松的治疗难度远大于预防,且骨量一旦流失,很难完全恢复,因此“早预防、早干预”是关键,不同年龄段人群要采取针对性措施。

1.青少年与青年期:这一阶段是骨量增长的黄金期,要保证充足钙摄入,同时补充维生素D;坚持每周3-5次负重运动,促进骨形成,帮助达到更高的骨量峰值。骨量峰值越高,老年后骨质疏松的风险越低。

2.中年期:30岁后骨量开始缓慢下降,要继续维持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避免久坐,增加快走、瑜伽等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戒烟限酒,减少浓茶、咖啡的摄入,保持内分泌稳定,减缓骨流失。

3.老年期:此阶段骨量流失加速,要增加钙和维生素D摄入;运动以温和的负重运动为主,避免剧烈运动导致骨折;在家中安装扶手、防滑垫,穿防滑鞋,减少跌倒风险。跌倒后骨折是老年人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后果,可能导致长期卧床,甚至危及生命。

四、规范治疗:确诊后需综合干预

通过骨密度检测确诊骨质疏松后,要遵医嘱规范治疗,切勿自行用药或信偏方,治疗主要分三类:

1.基础补充治疗:补充钙和维生素D是基础,钙要按需适量补充以防副作用,补钙效果差要排查维生素D缺乏。

2.抗骨松药物治疗:依病情使用抗骨吸收或促骨形成药物,要严格遵医嘱,不可擅自停药或调整剂量。

3.康复与生活干预:坚持运动以预防跌倒,若发生骨折要按指导恢复,定期复查骨密度并调整治疗方案。

五、结论

骨质疏松虽常见,但并非不可防、不可治。它的核心危害在于无声无息,很多人直到骨折才察觉,因此定期筛查、早期干预至关重要。无论是青少年储备骨量,还是中老年人保护骨骼,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都是关键。骨骼健康要终身维护,只有从现在开始重视,才能让硬骨头伴随我们一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lydaobao2025@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
首页
电话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