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1

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护理指南

血液透析是肾衰竭等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措施,而血管通路则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其功能状态通常会对血液透析的效果以及患者的生存质量产生影响。所以,做好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护理十分重要。

一、血管通路的类型和特点

1.动静脉内瘘

动静脉内瘘是当前血液透析患者最常见的血管通路。其主要通过手术的方式将患者的动脉和静脉连接,构建一个动静脉短路,从而为血液透析患者提供充足的血液。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年限较长,可反复穿刺,透析效果比较好,患者出现感染的风险比较低。

2.移植物血管内瘘

移植物血管内瘘是一种可以快速使用的血管通路,常常在患者血管条件不佳的时候替代其他方案使用。移植物血管内瘘的主要优势在于患者可以在手术结束后6周到8周的时间使用,但其使用寿命较短,一般为1年至2年,且患者出现感染的风险比较高。

3.中心静脉导管

中心静脉导管可分为临时导管和长期导管。临时导管经常应用在紧急透析或是等待内瘘成熟期间,而长期导管则常用于无法建立内瘘的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的优势在于使用较为方便,能够立刻使用,但也存在显著的缺点,如感染率较高、形成血栓的风险较大等。

二、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护理措施

1.动静脉内瘘护理

针对已经建立内瘘的患者,应当在生活中避免一些可能会对内瘘结构造成伤害或损害的行为,如静脉注射、测量血压、血液采集等。患者在睡觉时不可将动静脉内瘘侧肢体垫在头下方,也不要在该侧佩戴饰品,避免对内瘘造成压迫而引起血管堵塞。同时,患者需要每日自行观察动静脉内瘘位置,观察其是否出现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并及时对潜在感染进行处理。血液透析治疗结束后,患者需要在拔针之后对针刺点进行压迫,压迫时间应当为15分钟至30分钟,并观察是否出血或红肿。

2.移植物血管内瘘护理

对于建立移植物血管内瘘的患者,该侧上肢通常会肿胀3周至5周的时间,为缓解不适,患者可以通过抬高患肢、用50%硫酸镁湿敷等方式进行处理。同时,患者需要定期对内瘘位置进行清洁与换药,并使该部位保持干燥。此外,患者家中应当配备听诊器,患者早晨起床以及睡前需对内瘘部位进行检查,判断其是否存在震颤或血管杂音。

3.中心静脉导管护理

对于建立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其在洗澡的时候应当格外关注导管以及连接位置,最好使用防水贴粘贴隔离,避免水进入其中提高感染风险。患者在洗澡后需要使用干净的无菌纱布对导管连接位置进行包扎,确保导管连接部位的干燥和卫生。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也尽量避免穿着过紧的衣物,以免因压迫导管而造成导管堵塞。此外,患者需要每天检查导管插入点附近的皮肤,观察其是否出现疼痛、红肿等症状或是否存在异常分泌物,并定期监测体温,一旦在导管插入位置出现以上症状并伴随发热,则需及时就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7386086225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lydaobao2025@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
首页
电话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