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创伤通常是由于意外伤害所致,如交通事故、跌倒、刀伤等,这些创伤可能导致出血、骨折、器官损伤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急诊护理人员需要具备快速、准确、有效的急救技能,以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恰当的救治。
脱离危险环境,确保安全
处理急性创伤患者的第一步是确保患者脱离危险环境。这包括将患者从交通事故现场、火灾现场或其他潜在危险区域转移到安全地带。在转移过程中,要保持冷静,迅速评估现场环境,避免进一步伤害。同时,确保患者平躺或采取适当的体位,以减少出血和疼痛。
评估生命体征,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情况
将患者转移到安全地带后,需立即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跳、血压和体温等。对于呼吸心跳停止的患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CPR),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以恢复患者的循环和呼吸功能。对于其他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如严重出血、休克等,需要优先处理,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清理伤口,有效止血
急性创伤患者往往伴随伤口出血,因此清理伤口和有效止血是急诊护理中的关键环节。对于小型创伤,可以使用无菌盐水或消毒液清洗伤口,去除污垢和细菌,防止感染。对于出血严重的创伤,应迅速采取压迫止血法,使用无菌纱布或干净的布料按压伤口,以控制出血。同时,应将出血部位适当抬高,以减少出血量。如果应用止血带止血,应记录止血带应用的时间,并每隔一段时间放松一次,以避免肢体出现缺血性坏死。
固定骨折,避免二次伤害
对于疑似伴有骨折的急性创伤患者,不要轻易搬运,以免加重损伤。在评估骨折类型后采取合适的固定措施。简单骨折可以使用夹板进行固定,确保上下关节保持静止,减轻疼痛。在没有专业夹板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现场物品如木板、杂志等临时固定肢体。固定时应注意保持肢体的功能位,避免过度牵拉或扭曲。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在处理急性创伤患者的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同时,注意观察伤口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对于出现呼吸困难、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异常情况的患者,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救治。
做好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紧张情绪
在处理急性创伤患者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心理护理工作。通过语言安抚、心理疏导等方式,帮助患者缓解紧张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以获得他们的理解和配合。
及时转运,确保进一步治疗
经过初步处理后,急性创伤患者需要及时转运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在转运过程中,需保持患者体位稳定,避免过度震动或颠簸。同时,要与医院保持密切联系,确保患者能够及时得到专业的救治。
急诊护理中,正确处理急性创伤患者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护理人员需要通过脱离危险环境、评估生命体征、清理伤口止血等措施,为患者提供全面、有效的急诊护理服务,确保他们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