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高血压?
顾名思义,高血压是一种血压升高的疾病,在没有吃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如果收缩压≥140 mmHg 和(或)舒张压≥ 90 mmHg,则可以确诊为高血压。高血压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每5个成人中就有一人患有高血压,而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在50%左右。目前,我国农村高血压患病率快速上升,城乡差异明显减少。同时,年轻人高血压患病率上升趋势比老年人更为明显,儿童高血压也不少见,往往被忽视,这种高血压发病低龄化的现象值得关注。此外,在更年期和更年期后,女性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病率也显著增高。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超重和肥胖:体重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体重的增加,高血压患病率增高。超重和肥胖者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是正常体重者的3-4倍。
饮酒:过量饮酒可使血压增高。与不饮酒的男性相比,持续饮酒的男性在4年内患上高血压的风险增加40%。
高盐饮食:摄入过多食盐可以引起血压升高,人群平均每人每天增加摄入食盐2g,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升高2mmHg及1mmHg。我国北方成人每天食盐摄入量较高,高血压患病率也较高;南方成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低于北方,高血压患病率也较北方低。
心理因素:情绪激动、脾气暴躁、恼怒、嫉妒、生气、精神压力过大等均可使血压骤然升高;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坦然处世,心胸宽广有利于血压稳定。
环境因素:拥挤、噪音、气温骤降、寒冷、遭受灾害等恶劣环境,可使血压升高;舒适安静的环境则有利于血压控制。
高血压的危害有哪些?
高血压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高血压可产生系列症状,包括头晕、头痛、疲倦或不安、心悸耳鸣等,从而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产生较大影响。此外,不同类型的高血压,还会表现出一些特殊危害。
①妊娠期高血压:主要症状为蛋白尿、水肿,严重者可发生抽搐、昏迷甚至死亡;
②婴幼儿高血压:可表现为烦躁、过于兴奋、夜间尖声哭叫、生长发育迟缓等;
③更年期高血压:可表现为腰膝酸软、四肢浮肿等症状;
④特殊诱因导致的高血压:会有其特殊的症状,如颈性高血压可表现为肩颈部疼痛、上肢麻木不适;肾性高血压可出现腰背或肋腹部疼痛。
2.高血压持续存在,可引起眼、脑、心、肾等重要器官损伤,产生系列并发症。
①眼:可并发眼底出血、视网膜病变等,并可能导致视物模糊甚至失明;
②脑:可并发脑出血等脑血管急症。发生脑出血后,严重者甚至会在短期内死亡,还有部分患者即使能够得到及时救治,也可能遗留偏瘫、失语、痴呆等后遗症;
③心:可并发心绞痛、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等,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④肾:可并发肾功能损伤。
高血压如何预防呢?
坚持运动:我们要经常进行身体活动,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自身预防:定期检查测量血压,另外,我们还需要注意保持愉悦的心情以及充足的睡眠,加强自我健康管理,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戒烟限酒:过量吸烟、饮酒不仅会升高血压,还会降低降压药的有效性。
选择健康的膳食模式。
①均衡饮食:食物中富含钾、镁、钙等矿物质,以及优质蛋白质和膳食纤维。因此,我们平时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低脂或脱脂乳制品、禽肉、鱼、大豆和坚果以及全谷物,限制含糖饮料和红肉的摄入,降低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水平。
②采取东方健康膳食模式:东南沿海一带的代表性膳食被统称为东方健康膳食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清淡少盐、食物多样、谷物为主,蔬菜水果充足,鱼虾等水产品丰富,奶类、豆类丰富,并且居民都有较高的身体活动量。在日常饮食中,我们可以参考这种方式。
③中国心脏健康膳食:与普通膳食相比,心脏健康膳食模式减少了钠的摄入,同时减少了脂肪摄入,增加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钾、镁、钙和膳食纤维的摄入,也有助于我们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值得注意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高血压患者尚未感觉到任何不适,就会发生重要器官的损害。所以,高血压也被称为“无声的杀手”,我们应重视对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