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1

说点“心”里话:探秘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一些事

冠心病作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本质是冠状动脉因粥样硬化斑块堆积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引发心肌缺血缺氧,严重时可导致心肌梗死甚至猝死。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介入治疗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以其微创、高效的特点,为众多患者带来了福音。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核心目标是开通狭窄或闭塞的冠状动脉,恢复心肌血液供应,缓解缺血症状,降低严重心血管事件风险。其适用范围较广,既包括稳定型冠心病患者,也涵盖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是挽救濒死心肌、降低死亡率的关键,需在发病后尽早开展,以最短时间开通闭塞血管。

介入治疗具有微创性,无需开胸,全程局部麻醉。医生通常选择大腿根部股动脉或手腕处桡动脉作为穿刺入路,通过穿刺针建立通道后,将纤细导管沿血管送至冠状动脉开口处,注入造影剂,在X线透视下清晰显示冠状动脉形态、狭窄部位及程度,为精准治疗提供依据。根据造影结果,狭窄较轻的病变可进行球囊扩张术,通过高压充气挤压斑块拓宽管腔;狭窄较严重或斑块不稳定时,需在球囊扩张后植入冠状动脉支架,支架永久留在血管内支撑血管壁,防止再次狭窄,确保血流通畅。

整个介入治疗过程耗时较短,多数常规病例1-2小时内可完成,术后恢复快。穿刺部位加压止血后用弹力绷带包扎,患者需短期卧床休息(桡动脉穿刺者卧床时间较短,股动脉穿刺者更久),避免出血。术后1-2天内,医生会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穿刺部位情况及有无胸痛胸闷等不适,无异常即可出院。

介入治疗虽微创高效,但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医生会根据患者年龄、身体状况,以及冠状动脉病变部位、范围、严重程度等综合评估,对于多支多处严重狭窄或病变部位特殊、不适合支架植入的患者,可能需要选择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搭桥手术)等其他治疗方式。

术后护理与长期管理是确保疗效、预防血管再次狭窄的关键。患者出院后需严格遵医嘱,规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调脂药物等,不可擅自停药或减药——抗血小板药物需服用一定时长,降低支架内血栓风险;调脂药物可稳定粥样硬化斑块,延缓病情进展。同时,需改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控制体重,避免高脂、高盐、高糖饮食,规律适度锻炼,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与激动。此外,定期复查至关重要,需按要求返回医院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血脂、肝肾功能等检查,方便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介入治疗是冠心病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并不是“一劳永逸”的根治手段。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性疾病,介入治疗仅能解决局部血管狭窄,无法彻底消除病因。因此,患者术后需长期坚持药物治疗与健康生活方式,才能最大限度地延长血管通畅时间,降低复发风险,维持心脏健康。

冠心病介入治疗以微创、精准、高效的特点,为患者提供了重要治疗选择。了解其治疗逻辑、操作流程与术后管理要点,能帮助患者以更积极理性的心态面对治疗,更好地配合医疗团队,提升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lydaobao2025@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
首页
电话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