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1

血透患者的心理调适:如何与“慢性病”和平共处?

对于血透患者而言,维持生命的血液透析治疗不仅是身体上的挑战,更是心理上的巨大考验。长期与慢性病相伴,如何进行有效的心理调适,实现与疾病的和平共处,成为血透患者及其家属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血透患者常见心理问题

焦虑与恐惧

得知患肾病需长期血透,未来生活充满不确定性,患者易陷入焦虑,担心病情恶化、治疗费用、生活质量下降等。每次透析时,看着血液引出体外,对治疗过程的恐惧也会油然而生。

抑郁情绪

慢性病的折磨、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交活动的减少,使患者感到无助和绝望,进而引发抑郁。他们可能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情绪低落,甚至有轻生念头。

自卑与孤独感

身体的变化、频繁就医影响工作和社交,患者会觉得自己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产生自卑心理。同时,由于疾病的特殊性,患者难以像常人一样生活,导致他们逐渐与外界脱节,倍感孤独。

心理调适方法

正确认识疾病

了解疾病是战胜恐惧的第一步。患者应主动学习肾病和血透知识,明白血透虽不能根治疾病,但能有效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参加医院组织的健康讲座、阅读科普资料或与医生交流,都能增加对疾病的认识,减少因未知带来的焦虑。例如,了解到规律透析和良好生活习惯可控制病情,患者会更有信心应对。

积极自我调节

培养兴趣爱好是转移注意力、缓解不良情绪的好方法。患者可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如绘画、书法、听音乐、阅读等。这些活动能丰富生活,带来愉悦感和成就感。同时,尝试放松训练,如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每天花15-20分钟进行练习,在感到焦虑时,通过深呼吸调节情绪,放松身心。

加强社交互动

与他人分享经历,能获得情感支持和鼓励。患者可参加肾友会,与其他血透患者交流治疗经验、生活感悟,互相打气。还可与家人、朋友保持密切联系,不要因患病而自我封闭。家人的关爱和支持对患者至关重要,他们应多陪伴患者,鼓励其参与家庭活动,让患者感受到家庭温暖。

设定生活目标

为自己设定切实可行的生活目标,能让患者重新找到生活方向和动力。目标可大可小,如学会一项新技能、完成一次短途旅行、参与家庭聚会等。实现小目标能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提升对生活的掌控感。

寻求专业帮助

若心理问题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应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他们可通过专业方法评估患者心理状态,提供个性化心理治疗方案,如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疗法等,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疾病。

家人的支持至关重要

给予情感支持

家人要多倾听患者心声,理解他们的痛苦和压力,给予充分的关心和安慰。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温暖的拥抱,都能让患者感受到被爱和支持。

协助治疗与生活管理

提醒患者按时透析、服药,帮助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在饮食方面,按照医生建议为患者准备合适食物,控制水分、盐分和钾、磷等的摄入。

营造积极家庭氛围

保持家庭环境温馨和谐,避免在患者面前抱怨或表现出消极情绪。组织家庭活动,让患者参与其中,感受家庭乐趣,增强其归属感。

血透患者与慢性病和平共处并非易事,但通过正确认识疾病、积极自我调节、加强社交互动、设定生活目标以及寻求专业帮助,同时借助家人的支持,患者能够更好地调适心理,以积极心态面对生活。尽管疾病带来了重重挑战,但只要我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依然能够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无限的精彩,与疾病和谐共生,享受生活的美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7386086225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lydaobao2025@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
首页
电话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