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在实际运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损伤,这需要他们掌握常见运动损伤的自我护理方法,使伤口能够及时得到处理,避免出现感染问题。
运动损伤的常见类型和部位
结合损伤性质与程度,运动损伤的常见类型可以具体划分为擦伤、脱臼、拉伤、挫伤以及骨折等,发生在人体各个部位,比较常见的发生部位为上肢、腰部以及下肢。腰部损伤主要表现为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等;上肢损伤包括肘关节以及肩关节的脱位与扭伤;下肢损伤则具体包括踝关节、膝关节以及大腿肌肉的扭伤与拉伤。
运动损伤护理中常见的自我护理方法和技巧
摔伤
患者在剧烈运动时不慎摔伤,造成大腿软组织损伤,可伴有局部血肿的形成。此时患者可通过局部冰敷,减轻组织渗出,24小时后采用热罨包外敷、艾灸条熏蒸、活血化瘀膏外涂,口服肿痛安、跌打损伤丸等药物,可促进局部血肿较快吸收。对于进行性增大血肿,患者需要行手术切开皮下组织,进行清除血肿、止血创面、加压包扎等处理。如果患者摔伤较重伴有下肢骨折,此时会伴有明显的肿胀、疼痛。患者需要完善X线或CT检查,尽快行手术内固定,术后给予镇痛、抗感染、消水肿等治疗,可有效缓解骨折所造成的疼痛症状。
擦伤
在运动过程中,擦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外伤类型,其危害等级相对较低,与皮肤受到外力摩擦有关,其症状表现为皮肤表皮擦破,在破损处有血液或者皮肤组织液渗出。在擦伤护理时,一些人会采用错误的处理方法,如直接贴上创可贴。在具体处理时,首先需要进行冲洗,要有效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若伤口里面有砂石等杂物,应用消毒工具清理干净。其次,要进行消毒处理,小的伤口可以使用75%的酒精棉球清洁消毒伤口周围皮肤。消毒时要注意无菌操作,从伤口处向外周涂抹酒精处理伤口。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如果伤口较深,受伤严重的要到医院处理并注射“破伤风”针。
扭伤
扭伤主要发生在人体关节部位,与受伤者自身关节肌肉力量不足、关节生理结构缺陷、协调能力欠佳等有关。在实际处理时,患者不能立即按摩和热敷,而是要立即停止运动,在制动后需要冷敷一段时间,通常在24小时内用冷水袋冷敷扭伤的部位,然后使用绷带加压包扎。
肌肉痉挛
肌肉痉挛也称为抽筋,例如手指抽筋,此时不能用另一只手拉伸抽筋手指,而是应该将手握成拳头,然后用力张开,又迅速握拳。反复做几次,并用力向手背侧摆动手掌。当小腿或脚趾抽筋时,需要用抽筋小腿对侧的手,握住抽筋腿的脚趾,用力向上拉,同时用同侧的手掌压在抽筋小腿的膝盖上,帮助小腿伸直。对于大腿抽筋,则需将弯曲抽筋的大腿与身体成直角,并弯曲膝关节,然后用两手抱着小腿,用力使它贴在大腿上,并做震荡动作,随即向前伸直,反复做此动作,直到抽筋感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