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认识这样的人——他们的情绪像坐上了过山车,今天还热情似火、精力充沛,明天却突然沉默寡言,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这种极端的情绪波动,可能不是“性格古怪”,而是双相情感障碍在作祟,俗称“躁郁症”。
一、什么是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情绪剧烈起伏的精神疾病。病人会经历两种极端状态,也就是躁狂期和抑郁期。这两种状态可能交替出现,像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让人身心俱疲。
1.躁狂期
在躁狂期,情绪高涨到“爆表”,觉得自己无所不能,话多到停不下来,精力旺盛到几天不睡觉也毫无困意。比如,有人可能突然开始疯狂购物、投资,甚至冲动旅行,完全忽视后果。
2.抑郁期
在抑郁期,情绪又会骤降到谷底,感到极度疲惫、无助,对生活失去兴趣,甚至觉得“活着没意义”。这时候,连起床、吃饭都变得困难。
二、双相障碍不是“想太多”
很多人误以为情绪波动是“性格问题”,但双相障碍其实是大脑化学物质失衡、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就像糖尿病或高血压一样,它需要科学治疗。
对于躁狂期的冲动行为、抑郁期的消极情绪,病人自己也无法控制。同时,抑郁期的无力感并非懒惰,而是大脑功能暂时“罢工”了。
三、如何应对?这些方法能帮上忙
1.遵医嘱治疗
双相障碍需要专业医生的指导。药物能帮助平复情绪过山车,心理治疗则能教病人识别情绪变化、调整思维模式。记住,擅自停药或换药可能加重病情!
2.规律生活是“定海神针”
固定作息:每天同一时间睡觉、起床,避免熬夜。
适度运动:散步、瑜伽等轻度运动能稳定情绪。
远离刺激:少喝咖啡、酒精,减少压力源。
3.建立支持系统
可以向信任的人倾诉,告诉家人或朋友自己的病情,让他们在躁狂期帮忙“踩刹车”,比如阻止冲动消费,在抑郁期给予陪伴。另外,也可加入互助团体,和有相似经历的人交流,分享经验,减少孤独感。
4.学会“读取”情绪信号
记录自己的情绪变化,躁狂前兆如连续熬夜、话多、活动多、易怒等,以及抑郁前兆如回避社交、情绪低落、兴趣下降、反复说“活着没意思”等。一旦发现这些信号,及时调整生活方式或联系医生。
5.危急时刻别硬扛
如果病人有自杀念头或行为失控,务必立刻就医!可以提前准备“应急计划”,比如约定好联系人、药物清单,甚至保存心理援助热线号码。
四、给身边人的小贴士
1.不评判,多理解
别说“你怎么又想太多”,而是说“我陪你一起想办法”。
2.避免争论
躁狂期病人可能听不进劝,用简短的话提醒风险,比如“先睡一觉再决定”。
3.照顾好自己
长期照顾病人的人也可能感到压力,记得给自己“充电”。
总而言之,双相障碍不是人生的终点,而是需要耐心和科学方法去克服的挑战。如果你或身边人正在经历情绪过山车,请相信——正确的应对方式,能让生活重回平稳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