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外伤是一种严重的创伤性疾病,它可能由交通事故、高处坠落、暴力袭击等多种原因引起。由于颅脑是人体的重要器官,颅脑外伤往往会对患者的生命、神经功能以及生活质量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了解颅脑外伤的急救措施与康复方法至关重要。
颅脑外伤的急救措施
颅脑外伤的急救是一个争分夺秒的过程,正确的急救措施可以极大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以下是颅脑外伤急救的“七要”原则。
保持镇静:发现头部受伤者,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患者即使没有昏迷,也应禁食限水,静卧放松,避免情绪激动,不要随便搬动,以防加重伤势。
迅速止血:颅脑外伤常伴随体表出血,急救者应立即利用干净的衣物或布料对患处进行加压包扎止血,切忌在现场拔出致伤物,以免引起大出血。如果脑组织脱出,可用碗作为支持物再加敷料包扎,确保脱出的脑组织不受压迫。
转移病患:若患者处于危险环境中,如车流穿梭的街道或人流量大的地方,应尽快将其转移至安全地带,防止二次伤害。
防止颅内继发感染:头部受伤后,有时可见血液和脑脊液从耳、鼻流出。此时,应将患者平卧,患侧向下,让血液或脑脊液顺利流出,切忌用布类或棉花堵塞外耳道或鼻腔,以免其逆流而继发颅内感染。
防止误吸:颅脑损伤者大多有吞咽、咳嗽反射丧失,咽喉和口腔的异物或分泌物可能阻塞呼吸道,造成窒息。因此,伤员应取平卧位,不垫枕头,头后仰偏向一侧,确保呼吸道通畅。
维持呼吸道通畅:伤员如出现呼吸困难、嘴唇发绀时,应用双手放在患者两侧下颌角处将其下颌托起,清除口腔异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心肺复苏:若患者神志不清,大动脉搏动消失,又能排除胸骨及肋骨骨折时,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不要试图用拍击或摇晃的方法去唤醒昏迷的伤员。
在急救措施实施后,急救者应尽快拨打120,等待专业医务人员的到来,将患者转运至具备救治条件的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颅脑外伤的康复措施
颅脑外伤的恢复期较长,患者需接受系统的康复治疗和护理,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和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康复措施主要包括运动功能康复、感觉功能康复、言语功能康复和认知功能康复、心理康复。
运动功能康复:运动功能康复是颅脑外伤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期主要进行被动运动,由康复医生帮助患者活动肢体关节,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随着病情恢复,患者逐渐过渡到主动运动,如进行床上的肢体屈伸、抬举等动作。当患者可以坐起和站立时,可进行平衡训练和步行训练。
感觉功能康复:如果患者存在感觉障碍,如触觉、痛觉、温度觉减退或丧失,可进行感觉刺激训练。例如,用软毛刷、毛巾等轻轻擦拭患者皮肤,促进感觉恢复。同时,康复医生可以利用各种感觉刺激器材进行训练,提高患者的感知能力。
言语功能康复:有言语障碍的患者,可以进行言语功能评估,确定障碍类型,如失语症、构音障碍等。言语治疗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然后通过图片、实物等进行命名、复述、阅读理解等练习,使患者逐渐恢复言语功能。
认知功能康复:认知功能康复是颅脑外伤康复中的难点和重点。认知功能康复需要耐心和坚持,患者需要与康复团队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康复目标。康复医生可以采用注意力训练软件、游戏等方法,提高患者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和持续时间。还可以帮助患者回忆往事、背诵数字、单词等,逐渐提高记忆力。
心理康复:颅脑外伤患者往往会因为身体的残疾、认知功能的改变等因素而产生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心理康复也是后期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家人和医护人员要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必要时可以请心理医生进行专业的心理辅导。
结语
颅脑外伤是一种严重威胁生命和健康的创伤性疾病。在发生颅脑外伤时,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质量。而在患者病情稳定后,系统的康复治疗对于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综上所述,无论是急救还是康复,都需要医护人员、患者家属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