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循环障碍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对人们的健康生活构成了严重威胁。由于卒中的发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因此快速识别、及时救治显得尤为重要。
卒中的类型与危险因素
1.卒中的类型:卒中主要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两大类。缺血性卒中是由于脑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性坏死,约占所有卒中的80%;出血性卒中则是由于脑血管破裂出血,压迫脑组织,造成损伤,约占20%。
2.卒中的危险因素:卒中的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包括但不限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房颤、吸烟、过量饮酒、不合理膳食、超重或肥胖、缺乏运动等。这些危险因素不仅增加了卒中的发病风险,还可能导致病情恶化,影响治疗效果。
早期症状识别:BE-FAST口诀
快速识别卒中的早期症状对于及时救治至关重要。为了方便公众记忆和识别,医学界提出了BE-FAST口诀,它包含了五个关键症状和一个强调时间重要性的要素。
B(Balance)难平衡:患者可能因平衡或协调能力丧失,突然出现行走困难或失去平衡。
E(Eyes)看不清:突发的视力变化,视物困难,可能是一只眼睛或双眼。
F(Face)脸不正:观察患者的脸部,是否出现口角歪斜、伸舌偏斜等症状,有些患者还会有口水从口角流出。
A(Arms)臂不平:让患者双手平举,检查两只手臂是否有单侧无力的现象,手臂突然无力或麻木,多出现在身体一侧。
S(Speech)语不灵: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语言功能障碍,说话含混,难以听懂,或不能理解别人的语言。
T(Time)时间:时间就是生命,一旦发现上述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尽快将患者送到医院进行诊治。
急救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尽快就医
1.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的呼吸道畅通。若发现患者呼吸困难或无法自主呼吸,应立即采取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等心肺复苏措施。
2.避免移动患者:在怀疑卒中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免移动患者,特别是避免任何可能导致颈部伤害的操作,以免加重病情。
3.记录时间:记录下患者出现症状的时间,有助于临床医师评估是否适合进行溶栓之类的特定治疗。
4.及时就医:立即拨打紧急救援电话,并将患者尽快送往具有救治能力的医院进行专业诊断和治疗。早期的干预可以减少脑组织损伤,提高治疗效果。
卒中治疗:时间窗内的关键决策
卒中的治疗时间窗是指从发病到开始有效治疗的时间段。在这个时间段内,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减轻患者的脑组织受损程度,提高治疗效果。
1.静脉溶栓治疗:若高度怀疑脑梗死的患者可以在发病后4.5小时内接受专业医师评估,排除禁忌证后即可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溶栓药物可以通过溶开堵塞血管的栓子,实现血流恢复、挽救脑组织。
2.血管内治疗:发病后6小时内的脑梗死患者在接受相关影像评估后,若确实存在大血管闭塞,可接受血管内治疗。血管内治疗可以通过取栓器械拉走栓子,恢复血管再通,提高患者的预后。
3.其他治疗:除了溶栓和血管内治疗外,卒中患者还可能接受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康复治疗等,以改善病情,促进恢复。
预防策略:控制危险因素,改善生活方式
卒中的预防策略主要包括控制危险因素和改善生活方式两个方面。
1.控制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是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患者应积极控制这些疾病,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保持病情稳定。
2.改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心理健康等是预防卒中的有效措施。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患者可以降低卒中的发病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总结
总的来说,卒中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构成了巨大威胁。快速识别卒中的早期症状、及时采取急救措施、在时间窗内接受有效治疗以及积极预防卒中的发生,是降低卒中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和复发率的关键。让我们共同努力,提高公众对卒中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为守护人们的健康贡献一份力量。记住,“时间就是大脑”,快速反应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