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1

面对“癌王”,难道只能举手投降?

因为具备早期诊断困难、手术根治率低、治疗手段有限和预后极差等特点,胰腺癌素有“癌王”之称。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逐年攀升,患者日趋年轻化,大众对该病的了解和认知有待加深。面对这一“癌王”,我们并非束手无策。本文将带领读者深入了解胰腺癌,提高公众对胰腺癌的认识。

胰腺与胰腺癌的基本知识

胰腺是深藏在人体左上腹最深处的重要器官,与肝、胆、肠、胃等器官紧密相邻,后方是错综复杂的血管和神经组织。按照解剖位置,胰腺分为头部、颈部、体部和尾部。胰腺是仅次于肝脏的人体第二大消化腺,兼具内分泌和外分泌功能。外分泌腺分泌胰液,富含消化酶,可帮助消化食物;内分泌腺分泌内分泌激素,主要是胰岛素等,维持血糖稳态。

胰腺癌是指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的癌变,即胰腺导管腺癌,占所有胰腺癌病理类型的95%。此外,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也是胰腺恶性肿瘤的一种,但其生长、发展速度较为缓慢,恶性程度远不及胰腺导管腺癌。

胰腺癌的预防

戒烟限酒:避免长期大量吸烟和过量饮酒。

健康饮食: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多食新鲜的水果、蔬菜和全谷类食物,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少食辛辣刺激、高糖、油腻、高脂肪的食物。

合理运动:大家要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可适当加强锻炼及进行户外活动,以有氧运动为主,如游泳、慢跑、骑单车、健美操等,保持健康的体重。

定期体检:大家应定期进行腹部CT或MRI检查,尤其是高危人群。同时,必要时要进行胰腺穿刺活检,以发现早期胰腺癌。

胰腺癌的早期诊断

胰腺的解剖位置隐蔽,普通B超对胰腺小肿瘤的检出率低,因此常规体检很难早期发现胰腺癌。此外,胰腺癌早期基本不会引起明显疼痛,只有到了晚期,长大的肿瘤压迫到周围神经引起癌痛,才会引起患者警觉。

早期诊断是提高胰腺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目前,临床主要依据上腹部增强CT帮助诊断胰腺癌。在CT影像中,2毫米的病灶可以被清清楚楚地看到。胰腺癌的早期预警信号包括中上腹饱胀不适、中年以后的血糖升高、腰酸背痛、眼睛变黄等。若出现上述症状和不适,患者应及时去查查胰腺增强CT。

胰腺癌的治疗

手术切除是胰腺癌患者实现长期存活的唯一希望,但由于确诊时大部分已属晚期,目前晚期手术切除率低于20%。手术方式的选择要结合患者一般情况,肿瘤位置、体积、血管侵犯、周围脏器浸润等来确定,可行开放或微创手术。

对于暂时无法手术切除或复发转移的患者,需进行药物治疗,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同时,积极参与新药临床试验,也可以令患者获益。此外,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多学科综合诊治的参与,个体化的综合治疗为胰腺癌患者带来了更多希望和获益。

总而言之,胰腺癌虽然被称为“癌王”,但并非不可战胜。通过了解胰腺癌的基本知识,增强预防意识,加强早期诊断,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我们可以与胰腺癌抗争,争取更好的预后。同时,积极面对疾病,调整心态,保持乐观的心态,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疾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7386086225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lydaobao2025@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
首页
电话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