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是一种由脑血管病变导致的脑功能缺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日常生活,而脑卒中的康复护理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涵盖了从急性期到恢复期的全方位护理。现在让我们跟随下文,了解脑卒中康复护理全攻略,以期帮助患者和家属更好地理解和执行康复计划,促进患者的全面恢复。
急性期康复护理
急性期是脑卒中康复的起点,护理的重点在于稳定病情,预防并发症,为后续康复打下良好基础。
一是良肢位摆放。对于卧床不起的患者,正确的良肢位摆放至关重要,有助于预防肢体痉挛、关节挛缩和肌肉损伤。此时应促使患者应保持侧卧位或仰卧位,上肢保持轻度外展,下肢轻度屈曲,并在膝下垫软枕,以减少髋关节屈曲和外旋。
二是定时翻身拍背。为预防坠积性肺炎和褥疮,应每隔1-2小时为患者翻身拍背一次,此举不仅可以促进痰液排出,还能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压疮。
三是饮食与营养。急性期患者应给予清淡、易消化、高营养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和油腻食物,而对于吞咽困难的患者,应通过胃管注入食物进行鼻饲流质饮食,以防误吸和窒息。
四是心理支持。患者突然发病,往往情绪低落,焦虑不安,护理人员应耐心倾听,给予安慰和鼓励,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恢复期康复护理
一是肢体功能训练。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肢体功能训练计划,包括体位变换、良肢位维持、被动关节活动训练和主动运动训练。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逐步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
二是吞咽功能训练。对于存在吞咽困难的患者,应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包括保持口腔的卫生、使用Pushing手法和Mendelsohn手法进行吞咽训练,以及使用吞咽神经和肌肉电刺激仪辅助治疗。
三是认知功能训练。认知障碍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问题,此情况可以通过作业疗法、电脑辅助和虚拟认知康复、远程认知康复治疗等方法,帮助患者恢复知觉、记忆和语言功能。
四是心理康复护理。恢复期患者情绪变化明显,可能出现焦虑、狂躁等症状。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和安慰,帮助患者走出心理阴影,积极配合治疗。
并发症预防与护理
脑卒中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容易并发各种并发症,如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褥疮等,因此,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康复护理的重要任务。
其一,肺部感染预防。此时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应对其进行定期翻身拍背、吸痰和雾化排痰,此种方式是预防肺部感染的有效措施,期间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感染源。
其二,下肢静脉血栓预防。适度活动患者的患侧肢体,如进行踝泵运动、下肢被动运动等,以促进静脉回流,预防血栓形成。
其三,褥疮预防。为更好地保障长期卧床脑卒中患者的生活环境,应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定期更换床单和衣物,避免长时间压迫同一部位,而对于高危患者,可使用气垫床或泡沫垫以减少压迫,以免造成褥疮
总而言之,脑卒中康复护理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通过科学的康复计划和精心的护理,患者可以逐步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本文提供的脑卒中康复护理全攻略,旨在为患者和家属提供实用的指导和帮助,助力患者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