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疾病,发病率较高,轻者经一周诊疗后即可好转,而重者则会危及生命。可见,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识别与诊治十分关键。本篇文章主要对急性胰腺炎相关内容进行科普,重点介绍急性胰腺炎的定义、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
什么是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是指因胰酶异常激活对胰腺自身及周围器官产生消化作用而引起的急腹症,通常是以胰腺局部炎症反应为特征,还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器官功能障碍。而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约20%的患者可能会发展为重症急性胰腺炎,且病情发展迅速,经常会伴随着胰腺或胰腺周围组织坏死或器官衰竭的表现,死亡率高达20%至40%,预后较差。
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
急性胰腺炎需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第一,临床症状:急性胰腺炎的典型症状为上腹部疼痛,伴随着腹胀、恶心、呕吐、黄疸、发热、精神状态改变等。第二,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中可见血清淀粉酶及脂肪酶升高。第三,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中典型表现为胰腺水肿、坏死或胰腺周围渗出积液等胰腺炎改变。若符合以上三项中的两种,即可诊断为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如何治疗?
液体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应当尽早补液,最好在发病12小时至24小时内补液,可发挥最佳疗效。若在发病24小时后补液,可能会难以发挥补液作用。患者应首选等渗晶体补液。
镇痛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症状就是疼痛,帮助患者缓解疼痛也是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重点。患者在入院后24小时之内应接受镇痛治疗,避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同时,医生需结合患者的病情状况和疼痛程度选择镇痛药物和镇痛方式。
抗生素治疗:若急性胰腺炎患者出现脓毒症迹象,或是从感染性坏死灶中穿刺培养细菌阳性,须及时使用药物敏感的抗生素对患者进行治疗,不建议常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现阶段,急诊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只适合用于胆源性胰腺炎合并胆管炎患者,患者需在入院24小时之内完成手术。若患者存在持续性胆道梗阻,也可考虑行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手术的时间限制可放宽至入院后72小时之内。
高脂血症胰腺炎管理:针对胰腺炎患者,需加强管理,采用综合治疗手段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其中常用方法为禁食水≥24h后的饮食调节、使用小剂量低分子量肝素、胰岛素等降血脂药物及其他辅助降脂手段。
后期局部并发症处理:急性胰腺炎的后期并发症主要包含胰腺假性囊肿、包裹性坏死、出血、消化道瘘等,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感染性胰腺坏死,需采用抗菌药物、经皮穿刺引流、内镜下穿刺引流、外科视频辅助清创、内镜下清创及开腹手术等方式进行处理和治疗。
中医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中医治疗方法有中药膏剂外敷、穴位注射、针刺治疗、内服中药等。
总而言之,急性胰腺炎作为外科急腹症之一,若发展为重症胰腺炎,难以对其进行治疗,若病情发展严重还会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为此,大家需多了解急性胰腺炎,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身的身体状况,定期体检,尽早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