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或脑支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血管壁增厚、血管腔狭窄或完全闭塞,导致血流不通畅,从而出现大脑缺血缺氧的症状。接下来,本文针对康复治疗要点和治疗原则展开详细阐述,以便提高大家的重视,解决大家的疑惑。
脑梗后的康复治疗要点
药物治疗
服用合适的药物,有效控制引起脑梗的危险因素。脑梗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可以长期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预防脑梗复发,不可自行更改剂量或者停药,如果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
调整生活方式
合理控制饮食,保持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习惯,增加谷类食物、蔬菜水果的摄入,少吃动物内脏、肥肉、高胆固醇的食物。同时,患者要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按时休息。脑梗患者还要戒烟戒酒,降低脑梗复发的风险。
康复训练
第一,采取适当的康复治疗。在早期治疗中,尽量地让脑梗患者主动活动。例如做手指的抓握活动,通过肌肉收缩很好地减轻水肿。
第二,进行适当的被动活动,例如让患者做健肢带动患肢的上举运动,也可以做无痛范围内的前臂旋前旋后。
第三,进行床上训练,为站立和步行打基础。包括翻身、起坐、坐平衡三级训练。床上平移、臀桥训练等需要两小时内翻身一次坐起训练,其重点是重心向患侧移位的训练。
第四,步行训练。当患侧负重良好后要进行迈步训练。纠正患肢膝关节不屈曲的问题,使小腿外摆拖地动作;双上肢扶床边或周围的固定物,进行下蹲和起立练习,膝关节交替屈曲;进行上下楼训练和复杂步行练习,达到四肢肌力平衡和对称,尽量使生活走向自理。
第五,开展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护理人员要耐心地引导鼓励患者进行训练,使其参与到日常能力训练中,能够自行吃饭、漱口、更衣、移动。此外,语言的康复练习必不可少。患者要从简单的数字开始训练,采用口型法纠正口型,正确发音,然后说句子,循序渐进,增加语言的复杂程度。
心理支持
在康复治疗中,有关人员还需要给予脑梗患者一定的心理支持,帮助他们排解焦虑、抑郁的负面情绪。家属和患者应当积极地进行心理调适,与医护人员沟通交流,建立对康复的信心,从而正确地面对疾病和生活压力。
脑梗后的康复治疗原则
正确地掌握康复医疗的适应证
对于存在消化道出血、脑水肿、心力衰竭等情况的脑梗患者,需要先以内、外科处理,待患者神志清楚病情稳定以后再进行康复治疗。
早期开始康复
病情稳定后,24-48小时内开始早期康复治疗。
临床性康复
临床性康复在卒中单元、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和急诊科内,与神经内科外科和急诊内科等医生解决患者的临床问题,旨在恢复神经功能。
预防性康复
采取适当的预防性措施,防止病人复发,减少其中的危险因素。
主动性康复
尽快使用主动性训练,取代被动性训练。提高训练难度,使患者依靠自己的努力完成运动。
不同阶段康复方法和程序不同
根据康复阶段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强化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的效果有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的特点。
综合性康复治疗
患者出现多种损伤情况时,需要综合考虑,采取综合康复治疗方法。
全面的康复治疗
此点不仅要考虑到患者身体水平的康复,还要关注活动能力水平和参与能力水平功能的康复。
长期的康复治疗
脑的可塑性是终生存在的,患者需要成年累月地坚持,通过开展长期的康复治疗,保障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