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1

冬天是冠心病高发期?做好这几点安稳过冬

随着冬季气温骤降,医院心内科的冠心病患者就诊量明显增多,寒冷天气成为冠心病急性发作的 “隐形杀手”。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如何科学应对冬季的健康挑战,做好日常护理,平稳度过寒冬,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将从冠心病在冬天的高发原因、护理要点等方面展开详细科普,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实用指导。​

一、为什么冬天冠心病容易高发?​

冬季冠心病高发并非偶然,而是环境因素与人体生理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气温降低导致血管收缩。当外界温度下降时,人体为了维持核心体温,会自动收缩皮肤和外周血管,这会直接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脏泵血负担。同时,血管收缩会使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速度减慢,容易形成血栓,堵塞本就狭窄的冠脉血管,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其次,冬季人体代谢加快,心脏负荷加重。寒冷环境中,身体需要消耗更多能量来产热,心率会不自觉加快,心肌耗氧量显著增加。而冠心病患者的冠脉供血能力不足,无法满足心肌突然增加的氧气需求,就容易引发心肌缺血缺氧,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

此外,冬季的生活习惯也会增加发病风险。比如室内外温差大,患者频繁进出温暖的室内和寒冷的户外,血管会在收缩和扩张之间反复切换,弹性变差;冬季人们户外活动减少,久坐不动会导致血脂升高、体重增加,进一步加重血管负担;同时,冬季呼吸道感染高发,感冒、肺炎等疾病会刺激身体产生炎症反应,诱发冠脉痉挛,也是冠心病急性发作的重要诱因。​

二、冬季冠心病护理核心要点​

(一)保暖防护:守住血管“温度防线”​

保暖是冬季冠心病护理的重中之重,核心原则是“循序渐进、重点防护”。

首先,避免突然接触寒冷环境,外出时要提前做好准备,先在室内活动5-10分钟,让身体逐渐适应温度变化,再穿戴好保暖衣物出门。衣物选择要以轻便、保暖、透气为主,优先选择羽绒服、羊毛衫等材质,同时做好头部、颈部、手部和脚部的保暖,因为这些部位血管丰富,热量散失快,佩戴帽子、围巾、手套和厚袜子能有效减少热量流失。​

其次,控制室内温度和湿度。室内温度建议保持在18-22℃,避免过高或过低。如果使用暖气、空调等取暖设备,要注意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防止因空气污浊引发呼吸道感染。同时,可使用加湿器将室内湿度维持在50%-60%,避免空气干燥刺激呼吸道和血管。另外,洗澡时也要注意保暖。洗澡前提前打开热水器预热,让浴室温度升高至25℃左右;洗澡时间不宜过长,避免水温过高或过低,洗完澡后立即用干毛巾擦干身体,穿上保暖衣物,防止着凉。​

(二)饮食调理:吃对食物护好血管​

冬季饮食要遵循“温热、清淡、均衡”的原则,既要为身体提供足够能量,又要避免加重血管负担。

首先,增加温热性食物摄入,比如羊肉、牛肉、桂圆、红枣等,这些食物能帮助身体产热,抵御寒冷,但要注意适量,避免过量食用导致血脂升高。同时,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芹菜、菠菜、燕麦、玉米等,膳食纤维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血栓形成风险。​

其次,严格控制“三高”食物。减少高盐、高脂、高糖食物的摄入,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下,避免食用咸菜、腌制品、肥肉、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高热量、高脂肪食物;同时,限制甜食和含糖饮料的摄入,防止血糖升高损伤血管内皮。​

另外,注意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冬季人们容易食欲亢进,但过量进食会使胃肠道负担加重,血液大量流向胃肠道,导致心肌供血相对不足,诱发心绞痛。

还要重视补水,冬季气候干燥,人体水分流失快,但很多人因为怕冷喝水少,导致血液黏稠度升高。建议每日饮水量保持在1500-2000毫升,可少量多次饮用温水,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增加心脏负担,也不要喝冰水或过烫的水,以免刺激血管。​

(三)运动管理:适度锻炼增强心功能​

冬季冠心病患者并非不能运动,而是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避免剧烈运动引发风险。首先,选择合适的运动时间和环境。运动应避开清晨和傍晚的低温时段,选择上午10点到下午3点之间,此时气温相对较高,空气较好。

其次,选择温和的运动方式。适合冠心病患者的冬季运动包括散步、太极拳、慢跑、骑自行车等,这些运动强度较低,能有效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强心肌耐力。运动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身体反应,若出现胸闷、气喘、头晕、胸痛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坐下休息,必要时及时就医。​

(四)用药与复查:规范管理不松懈​

冬季冠心病病情波动风险增加,规范用药和定期复查是控制病情的关键。

首先,患者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服药,不得擅自增减药量、更换药物或停药。常用的冠心病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他汀类药物、降压药、降糖药等,每种药物都有其作用,比如阿司匹林能预防血栓形成,他汀类药物能降低血脂,降压药能控制血压,患者要按时、按量服用,并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出现牙龈出血、头晕、乏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其次,要定期监测身体指标,包括血压、血糖、血脂等。建议在家自备血压计,每日测量1-2次,做好记录,若血压持续升高(收缩压≥140mmHg 或舒张压≥90mmHg)或波动较大,应及时告知医生调整用药;血糖和血脂则需要定期到医院检测,根据结果调整饮食和治疗方案。​

(五)情绪与睡眠:呵护心脏“心理环境”​

情绪波动和睡眠不足也是诱发冠心病的重要因素,冬季天气寒冷,人们容易出现情绪低落、烦躁等情况,加上日照时间短,更容易影响心理状态。冠心病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大起大落,遇到烦心事要学会倾诉和自我调节,可通过听舒缓的音乐、与家人朋友聊天、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心情舒畅。​

睡眠方面,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每日应睡够7-8小时,避免熬夜。睡前要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保持室内安静、黑暗,温度适宜;睡前1小时避免看手机、看电视等让大脑兴奋的活动,可喝一杯温牛奶、用温水泡脚,帮助入睡。​

(六)预防感染:减少诱发因素​

冬季呼吸道感染高发,而感染是冠心病急性发作的重要诱因,因此预防感染至关重要。

首先,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换衣物,避免接触感冒患者,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其次,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着凉感冒;室内要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必要时可使用空气净化器改善空气质量。​

如果出现感冒、咳嗽、发热等症状,应及时治疗,避免病情加重。就医时要告知医生自己的冠心病病史,以便医生选择合适的药物,避免使用对心脏有刺激的药物。同时,在感冒期间要注意休息,减少活动,多喝水,清淡饮食,促进身体恢复。​

冬季是冠心病的“高危期”,但只要做好保暖防护、饮食调理、适度运动、规范用药、情绪管理和感染预防等方面的护理,就能有效降低发病风险,平稳度过寒冬。冠心病患者及家属要提高警惕,重视日常护理,密切关注病情变化,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就医。同时,健康人群也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冠心病的发生。愿每一位冠心病患者都能在冬季做好健康守护,远离疾病困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lydaobao2025@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
首页
电话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