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
患者因素:如高龄、肥胖、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营养不良等。
手术因素:如手术时间长、手术部位污染程度高、术中出血多等。
环境因素:如手术室空气洁净度不足、器械消毒不彻底等。
护理因素:如无菌操作不规范、术后伤口护理不当等。
预防术后感染的具体措施
术前预防措施
患者评估与准备: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了解其基础健康状况,识别感染风险因素。
皮肤准备:指导患者进行皮肤清洁,必要时剃除手术部位毛发。
预防性抗生素使用:根据医嘱,护士需在术前适时给予患者预防性抗生素,以确保手术开始时药物在体内达到有效浓度。
术中预防措施
无菌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确保手术器械、敷料和手术环境无菌。例如,正确穿戴无菌手套、口罩和手术衣,避免术中污染。
手术室环境管理:维持手术室的洁净度,控制人员流动,减少空气中细菌的浓度。
患者体温管理:术中低体温可增加感染风险。护士需监测患者体温,必要时使用保温毯或加温输液设备。
术后预防措施
伤口护理:密切观察手术切口,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如发现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应及时报告医生。
呼吸道管理:对于全身麻醉后的患者,需指导其进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预防肺部感染。必要时可使用雾化吸入或胸部物理治疗。
导尿管护理:对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定期更换导尿管和尿袋,避免泌尿系统感染。
手卫生与隔离措施: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接触患者前后均需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对于感染高风险患者,必要时采取隔离措施。
营养支持:术后患者需充足的营养以促进伤口愈合。护士需指导患者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必要时协助医生制定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方案。
护士在预防术后感染中的具体职责
教育与指导: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术后感染的预防知识,如手卫生的重要性、伤口护理方法、早期活动的益处等。
病情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切口情况及引流液性质,及时发现感染迹象。
团队协作:与医生、麻醉师、营养师等多学科团队密切合作,共同制订和实施感染预防计划。
记录与报告:详细记录患者的护理过程和病情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术后感染的早期识别与处理
识别感染迹象:如切口红肿、疼痛加剧、发热、引流液浑浊等。
及时报告医生:发现感染迹象后,立即报告医生,并协助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细菌培养等。
协助治疗:根据医嘱,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伤口清创等护理措施。
术后感染是外科手术患者面临的重要风险,但通过科学的预防措施,其发生率可以显著降低。从术前评估到术后护理,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护士的专业知识和细致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密切监测患者病情、提供科学的护理指导,不仅能够有效预防术后感染,还能为患者的康复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