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主要是指非创伤性脑内血管破裂,是脑卒中的一种,主要表现出呕吐、头痛以及意识障碍等典型症状,患者预后效果相对较差,最常见病因为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需要有效进行溶栓或者抗凝治疗。在实际治疗脑出血患者时,主要采用内科和外科治疗方式。而且,在出现脑出血症状后,护理人员需要注意相关内容,做好护理工作,从而使患者得到好的治愈效果。
脑出血的治疗
脑出血患者在实际治疗时需要卧床休息2-4周,并要保持安静的环境,防止情绪过于激动导致血压升高。需要注意的是,脑水肿患者颅内压增高明显,会有脑疝形成,因此要对脑水肿加强控制,降低患者颅内压。
脑出血后的注意事项
第一,在患者出现脑出血后,需要保持安静舒适的环境,尤其在发病两周内需要减少探视,使患者情绪保持稳定,防止患者产生不良情绪。与此同时,需要有效控制患者血压,以此来降低脑出血复发的可能性,使患者生理功能恢复正常,使再出血的发生概率得到降低。
第二,在饮食护理方面,需要给予患者高热量和易消化的普通食物,具体包括菜叶、水果、豆浆、肉类、米粥、鸡蛋、牛奶等,并要多补充黑木耳与芹菜,前者可以使血管得到软化,后者则含有丰富的纤维素。此外,患者要忌食高胆固醇、高脂、高糖以及高盐等食品,包括动物内脏以及脂肪等。
第三,患者需要卧床休息两周,防止过度抬高或者搬动头部,并在床上对四肢进行小幅度活动,并在床上进行大小便,不能下床解便,防止再次发生出血症状。当患者有烦躁不安和躁动等症状出现时,护理人员需要使用约束带以及床档等,防止患者自行将输液器或者胃管拔除,避免患者出现坠床情况,以此来有效保护患者。当患者有程度不同的头痛出现时,需要合理进行治疗;当患者存在肢体瘫痪问题时,也需要为其辅助功能锻炼,防止患者出现肌肉萎缩情况,避免形成静脉血栓。患者在行走期间要确保其步伐均匀适中,家属应在旁协助,通过自身力量使患者可以拖带患肢迈进。
第四,患者长期卧床休息时容易引发肺部感染问题。在痰多不容易咳出后,患者需要使用药物有效祛痰,或对患者进行拍背和翻身;当患者无力咳痰时,需要采取相应的吸痰措施。患者在长期卧床时,还容易有褥疮发生,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对受压处进行按摩和翻身,使其皮肤保持干洁,将其肢体放置在功能位,避免其出现畸形问题。
第五,患者需要合理翻身,按摩腹部,确保大便通畅,减少便秘。在必要情况下,患者还应使用缓泻剂,禁止用力屏气排便,防止再次出现脑出血。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将床头摇高10-15度,并根据患者耐受和适应程度,将床头逐渐摇高到半卧位。在实际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按时定量地服用降压药物,不可以随意对药量进行增减,避免患者血压出现骤升骤降情况,防止患者病情加重。在患者出院后,相关人员需要定期进行门诊随访,定期对患者血脂、血糖以及血压进行监测,定期对CT复查,并指导患者适当开展体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