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吃硬饭觉得噎,后来喝粥都费劲,甚至连水都咽不下——”这种逐渐加重的“进行性吞咽困难”,是食管癌最典型的症状。作为食管黏膜发生的恶性肿瘤,食管癌不仅会破坏食管的正常功能,还可能因进食困难导致患者营养不良、体重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与治疗耐受性。科学的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吞咽不适、保障营养摄入、减少治疗副作用、预防并发症,为患者的治疗与康复保驾护航。
一、先认清:食管癌的特点与护理核心目标
食管癌是起源于食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好发于食管中段,与长期吸烟饮酒、食用过烫/腌制食物、胃食管反流病、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其典型症状“进行性吞咽困难”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早期仅在进食硬食时出现轻微哽噎感,中期发展为进食软食、半流食也需缓慢吞咽,晚期则连水和唾液都难以咽下,同时可能伴随胸痛、声音嘶哑、体重骤降等症状。
护理的核心目标是:缓解吞咽困难,保障营养供给;配合治疗减轻副作用;预防食管梗阻、出血等并发症;帮助患者恢复进食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由于“进食”是食管癌患者护理的核心痛点,所有护理措施需围绕“如何安全、有效进食”展开,同时兼顾肿瘤治疗的特殊性。
二、治疗期护理:手术与放化疗阶段的针对性照料
食管癌的治疗以手术、放疗、化疗为主,不同治疗方式的护理重点不同,需结合患者吞咽能力与治疗副作用调整方案。
(一)手术治疗期护理:从术前准备到术后进食重建
手术是早期食管癌的首选治疗方式,常用术式为“食管癌根治术”。手术创伤大、恢复周期长,护理需重点关注“消化道重建后的功能恢复”与“并发症预防”。
1.术前护理:为手术与术后进食打基础
吞咽评估与饮食调整:术前需评估患者吞咽困难程度,若仅能进食半流食/流食,需提前1-2周给予高蛋白、高热量的营养制剂,改善营养状态,增强手术耐受;若吞咽困难严重,需通过鼻饲管或静脉输液补充营养,避免营养不良导致术后恢复缓慢。
呼吸道准备:食管与气管相邻,手术可能刺激呼吸道,术前需指导患者戒烟(至少2周),练习深呼吸、有效咳嗽,每天3-4次,每次10-15分钟,预防术后肺部感染;若患者有慢性支气管炎,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控制症状。
肠道准备:若手术需用肠管重建食管,术前1-2天需服用泻药清洁肠道,术前8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避免麻醉时呕吐误吸,同时减少术后肠道感染风险。
2.术后护理:警惕并发症,逐步恢复进食
生命体征与病情监测:术后24小时内密切监测体温、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每30分钟记录一次;重点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胸痛、颈部/胸部皮下气肿,若出现体温骤升(超过39℃)、呼吸困难、胸痛剧烈,需立即告知医生。
饮食恢复:从禁饮禁食到正常进食:术后饮食恢复需遵循严格的“循序渐进”原则,通常分为四个阶段:
术后1-3天:胃肠功能未恢复,需禁食禁水,通过静脉输液或空肠造瘘管输注营养液;
术后4-7天:若肛门排气、无腹痛腹胀,可开始经口饮用少量温凉的白开水(每次10-20毫升),观察有无呛咳、腹痛;
术后1-2周:逐渐过渡到流食(如米汤、稀藕粉、肠内营养制剂)、半流食(如稀粥、蛋羹、菜泥),每次50-100毫升,每天5-6次,避免过烫(温度不超过40℃)、过甜、过油的食物,防止刺激吻合口;
术后2-4周:若进食半流食无不适,可过渡到软食(如软面条、肉末、煮烂的蔬菜),术后3个月左右逐渐恢复普通饮食,但需终身避免过硬、过烫、辛辣刺激的食物。
吻合口瘘预防:吻合口瘘多发生在术后5-10天,护理时需注意:避免过早进食固体食物;观察患者有无发热、胸痛、呼吸困难,若引流液出现食物残渣或脓性液体,需立即报告医生;保持胃肠减压管通畅,避免胃内压力过高影响吻合口愈合。
(二)放化疗期护理:减轻副作用,保障进食能力
中晚期食管癌或无法手术的患者常需接受放疗、化疗,治疗期间易出现“放射性食管炎”“消化道反应”,加重吞咽困难,护理重点是缓解不适、维持进食。
1.放射性食管炎护理:缓解吞咽疼痛
放疗会损伤食管黏膜,导致黏膜充血、水肿、溃疡,引发吞咽疼痛(多在放疗后2-3周出现)。护理时需:
饮食调整:选择温凉、细软、易吞咽的食物(如酸奶、豆腐脑、烂面条),避免粗糙、辛辣、酸性食物(如辣椒、橘子、醋),减少黏膜刺激;若疼痛严重,可将食物打成泥状,或遵医嘱服用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混悬液)、止痛药(如利多卡因凝胶,餐前涂抹食管黏膜缓解疼痛)。
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饭后用温水或生理盐水漱口,每天3-4次,预防口腔感染加重食管炎症;若出现口腔溃疡,可使用口腔溃疡贴膜或含服康复新液促进愈合。
2.消化道反应护理:应对恶心呕吐
化疗药物易引发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进一步影响进食。护理时需:
饮食干预:少食多餐,避免空腹或过饱,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馒头、粥、鱼肉);恶心时可闻柠檬片、薄荷味缓解,避免油腻、腥味食物(如肥肉、海鲜);呕吐后及时漱口,补充温开水或淡盐水,防止脱水。
药物配合:遵医嘱在化疗前30分钟使用止吐药(如昂丹司琼),若呕吐严重,需通过静脉输液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营养不良。
三、康复期护理:长期管理,守护进食功能与生活质量
食管癌患者治疗结束后进入康复期,此阶段护理的重点是“长期维护进食功能”“预防复发”“调整生活方式”,帮助患者回归正常生活。
(一)饮食与营养管理:终身坚持的“进食原则”
细嚼慢咽:术后食管吻合口较狭窄,且胃被上提后容量减小,进食时需放慢速度,充分咀嚼,避免狼吞虎咽导致哽咽或吻合口损伤;每餐控制在20-30分钟,每天5-6餐,避免一次进食过多。
避免“危险食物”:终身避免过硬、过烫的食物,防止划伤食管黏膜或刺激吻合口;戒烟限酒,避免酒精、尼古丁进一步损伤食管;减少腌制、熏烤食物的摄入,降低复发风险。
营养均衡: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的摄入,若进食量不足,可在医生指导下长期服用肠内营养制剂,维持体重稳定。
(二)生活习惯与体能恢复
体位管理:术后患者胃被上提至胸腔,易出现“反流”(如烧心、反酸),进食后需保持半坐位或站立位30-60分钟,避免立即平躺;夜间睡觉时可将床头抬高15-20厘米,利用重力减少反流。
适度运动:根据体力恢复情况逐渐增加运动量,早期可选择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每次20-30分钟,每周3-5次;避免剧烈运动(如跑步、举重)或过度劳累,防止加重心肺负担;运动时若出现胸痛、气短,需立即停止休息。
定期复查:严格遵医嘱复查,术后1-2年每3-6个月复查一次(包括胃镜、胸部CT、肿瘤标志物),观察吻合口情况、有无复发;若出现吞咽困难加重、胸痛、咯血,需立即就医,排查复发或吻合口狭窄。
四、并发症预防:警惕康复期的“潜在风险”
食管癌康复期可能出现“吻合口狭窄”“反流性食管炎”“营养不良”等并发症,需提前预防、及时处理:
吻合口狭窄:多发生在术后6-12个月,表现为吞咽困难再次加重。预防需坚持细嚼慢咽,避免过硬食物;若出现狭窄,需及时就医进行“食管扩张术”,通过扩张器撑开狭窄的吻合口,恢复进食。
反流性食管炎:长期反流可能导致食管黏膜反复损伤,甚至引发Barrett食管(癌前病变)。预防需严格遵守“进食后不平躺”“床头抬高”的原则,遵医嘱服用抑酸药(如奥美拉唑),控制胃酸分泌;若出现烧心、反酸,可适当饮用温开水缓解,避免睡前进食。
营养不良:若患者长期进食量不足,需及时通过鼻饲或静脉营养补充,定期监测体重、血常规、白蛋白水平,若出现贫血、低蛋白血症,需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铁剂、蛋白粉,避免影响身体抵抗力。
食管癌的护理贯穿“治疗前-治疗中-康复后”全过程,核心始终围绕“进食”——从术前改善营养、术后逐步恢复进食,到放化疗期缓解吞咽疼痛,再到康复期长期维护进食功能,每一步都需要耐心与科学的方法。
记住,食管癌并非“绝症”,只要严格遵医嘱、做好日常护理,大多数患者能在治疗后恢复正常进食,拥有高质量的生活。护理过程中需保持细心观察、及时沟通,与医护人员共同守护患者的“进食权”与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