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结石作为泌尿系统的常见疾病,为很多患者带来了难以忍受的痛苦,具有突如其来的特点,剧烈且难以缓解,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那么,尿路结石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又该如何有效预防和治疗呢?下面为您简单介绍一下。
尿路结石的形成与分类
尿路结石又称尿结石或泌尿系统结石,是泌尿系统各部分结石的总称,按照结石在尿路中的位置,可将其分为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和尿道结石,主要由晶体物质在肾脏或膀胱中异常聚集而形成,肾结石是尿路结石中最常见的疾病,主要由晶体物质在肾脏中异常聚集而成,晶体物质可能来源于尿液中的某些成分过饱和,或者由于尿液中某些物质的溶解度降低,导致晶体析出并聚集形成结石,输尿管结石通常是由肾结石落入输尿管并嵌顿在其中而形成,由于输尿管管腔较细,结石容易在此处造成梗阻,引发剧烈的疼痛,膀胱结石的形成原因较为复杂,与膀胱内异物、感染、梗阻等因素有关,结石在膀胱内形成后随着尿液的排出而嵌顿在尿道中,引发疼痛,通道结石大多来自肾脏或膀胱,少数原发于尿道,结石在尿道中嵌顿后阻碍尿液的排出,引发疼痛和排尿困难,尿路结石的症状因结石的位置、大小、形状、是否造成梗阻而异,常见的症状主要是腰腹绞痛、血尿、尿频、尿急、尿痛等,结石造成梗阻还会引发肾积水、肾功能损害等严重后果。
尿路结石的预防与治疗的方法有哪些?
预防措施
不合理的饮食习惯是尿路结石形成的重要原因,因此调整饮食习惯是预防尿路结石的关键,建议多喝水,增加尿量,稀释尿液中的晶体物质浓度,减少高嘌呤、高脂肪、高盐等食物的摄入,增加水果、蔬菜、粗粮等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的食物的摄入,适量的运动可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有助于预防尿路结石的形成,每天进行适量的散步、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且定期体检可及时发现尿路结石的早期症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因此需要每年进行一次尿常规和泌尿系B超检查,发现并处理尿路结石,长期憋尿会导致尿液中的晶体物质沉积在尿路中,增加尿路结石的形成风险,因此建议避免憋尿、排尿,预防尿路结石。
治疗措施
对于较小的尿路结石可利用药物治疗促进其排出,常用的药物主要是排石颗粒、肾石通颗粒、石淋通颗粒等,增加尿量、降低尿液中晶体物质的浓度,促使结石的排出,同时还需积极采用解痉止痛药来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此期间对于较大的尿路结石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进行治疗,利用高能冲击波将结石击碎成小块,然后随尿液排出体外,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对于无法利用药物治疗或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的尿路结石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方法主要是经皮肾镜取石术、输尿管镜取石术等,直接将结石取出或击碎后取出,具有疗效确切、复发率低等优点,但手术治疗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