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1

儿科小课堂:解开儿童功能性便秘之谜

儿童功能性便秘指非全身及代谢性疾病引起、肠道无器质性病变的原发性便秘,虽不危及生命,但会让孩子痛苦、家长忧心。它通过医学检查找不到确切病因和发病部位,了解其症状、危害及应对方法很有必要。

一、功能性便秘的“真面目”

功能性便秘指肠道无器质性病变,但因饮食、习惯、心理等因素导致排便困难。其核心特征包括:排便频率减少(婴幼儿每周<3次,学龄儿童每周<2次),粪便干硬如羊粪球,排便时哭闹挣扎,甚至出现肛裂出血。长期便秘可能引发腹胀、食欲减退、情绪烦躁,甚至影响生长发育。

二、功能性便秘的“幕后黑手”

1.饮食因素:膳食纤维摄入少,过多食用高蛋白、高脂肪食物,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摄入不足,或水分摄入不足,都易引发便秘。

2.排便习惯不良:未养成定时排便习惯,或排便时注意力不集中,会使排便反射减弱。孩子憋便会使直肠对粪便敏感性降低,粪便干结。

3.心理因素:生活环境变化、学习压力、家庭氛围紧张等会影响胃肠功能。

4.运动量不足:孩子长时间坐着看电视、玩游戏,胃肠蠕动减慢,不利于粪便排出。

5.其他因素:部分儿童肠道蠕动功能紊乱或直肠肛门协调功能障碍,可能与肠道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有关。有家族便秘史的儿童发病概率相对较高,遗传因素可能影响肠道神经发育或运动功能。

三、应对儿童功能性便秘的策略

1.调整饮食结构

鼓励孩子多吃蔬菜,保证深色叶菜占一半以上;多吃水果,减少果汁摄入;增加粗粮摄入,每周进食2次杂粮饭。同时,要保证孩子每天摄入足够的水分,800-1400ml/天,可随年龄、季节、气温及运动量适度调节,少量多次,首选白开水,少喝含糖饮料。

2.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

从婴儿期8-12个月开始排便习惯训练,每天定时让孩子坐马桶,即使没有便意,也可以让孩子在马桶上坐一会儿,培养孩子的排便反射。

3.增加运动量

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学龄儿童每天至少60分钟中高强度身体活动;3-6岁儿童每天身体活动累计180分钟以上,中高强度不少于60分钟;3岁以内幼儿鼓励自己走路。鼓励蹲起运动,训练盆底肌肉力量。

4.心理疏导

如果儿童功能性便秘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家长要耐心疏导,创造轻松愉快的如厕环境,消除孩子的恐惧心理。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医生的专业指导。

5.药物治疗

若上述方法无效,可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常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聚乙二醇散等缓泻剂,蔬菜摄入少的孩子可加用小麦纤维素颗粒、水溶性膳食纤维,补充含双歧杆菌的益生菌也有助于排便,但顽固便秘单用益生菌效果可能不佳。

中医认为,儿童便秘多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穴位贴敷也有一定效果,将通便中药制成膏剂贴于神阙穴等,通过药物和穴位的双重作用来促进排便。不过,儿童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根据年龄、体重、病情合理调整剂量。

儿童功能性便秘虽然常见,但只要我们了解其成因,采取正确的应对方法,就能帮助孩子摆脱便秘的困扰,让孩子健康成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lydaobao2025@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
首页
电话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