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呼噜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许多人认为是平常之事,甚至认为呼噜声越响代表睡得越香。但事实没那么简单。严重打呼噜并非小事,可能隐藏着健康风险,威胁身体健康。更要重视的是,严重打呼噜可能增加中风风险。这一潜在危险不能忽视,需高度警惕并持续关注。
打呼噜介绍
从医学的角度来看,打呼噜也称为打鼾,是由于睡眠时上气道部分塌陷并发生阻塞所导致的。这种情况会引发呼吸暂停——也就是睡眠过程中呼吸会短暂停止,以及通气不足——氧气的吸入量不够,同时还会伴随着明显的鼾声,从而打乱正常的睡眠节律。患者还会频繁地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的情况,也就是血液中的氧含量降低,进而导致白天嗜睡,影响生活和工作。在与打呼噜相关的病症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最为常见的。这是因为在睡眠时上气道发生阻塞,使得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的情况更加频繁和严重,危害身体健康。频繁出现的呼吸暂停以及血压的波动会损害血管壁的结构和功能,使其弹性降低,进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动脉粥样硬化是引发中风的关键危险因素之一,一旦斑块发生破裂,血小板等成分就会迅速聚集在一起,形成血栓。这些血栓会随着血流移动并堵塞脑血管,导致脑部的血液供应中断。这样一来,局部脑组织就会因为缺氧和缺乏营养而受到影响,最终引发中风。
加强护理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要向患者严肃且明确说明打呼噜并非无关紧要的小事情,而是潜藏着对健康的严重威胁。对于肥胖患者以及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来说,打呼噜所带来的健康风险更加不容忽视,必须给予高度重视。诚恳地提醒广大患者,为了自身的健康着想,应当积极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在饮食方面要做到合理搭配,确保营养均衡,尽量少吃高热量、高脂肪、高糖的食物,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以及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在运动方面,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选择散步、慢跑或者游泳等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保证适量的运动量,从而增强体质。同时,一定要戒烟限酒,因为烟草和酒精都会对呼吸道以及其他器官造成不良影响。养成这些健康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减轻体重,缓解气道狭窄的情况,改善打呼噜的症状,还能够降低健康风险。
护理人员协助医生治疗
当患者被确诊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后,护理人员需要与医生紧密合作,积极开展治疗工作,并扮演好协助者的关键角色。对于需要使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设备进行治疗的患者,护理人员要给予耐心和细致的指导,帮助其正确使用设备。详细讲解操作方法、步骤以及注意事项,确保设备能够发挥最佳疗效。
在治疗期间,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的治疗反应和身体状况。注意观察打呼噜是否减轻,睡眠质量是否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