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直、运动迟缓、姿势平衡障碍为核心症状,还常伴随便秘、睡眠障碍、情绪异常等非运动表现。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科学规范的护理能有效延缓病情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家庭照护负担。以下从多维度详解帕金森病的护理要点。
一、生活护理:筑牢日常保障
(一)饮食调理
饮食需兼顾营养与便捷,遵循“高蛋白、高纤维、易消化”原则。蛋白质能修复神经组织,但过量会影响药物吸收(如左旋多巴类药物),建议将高蛋白食物安排在晚餐,与服药时间间隔2小时以上。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每日饮水1500-2000ml,预防便秘——这是帕金森患者最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避免辛辣刺激、过冷过热食物,进食时细嚼慢咽,若存在吞咽困难,可将食物打成泥状或糊状,防止呛咳。
(二)起居照料
营造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室内安装扶手,清除地面障碍物,铺设防滑垫;将常用物品放在易取用的位置,避免患者弯腰或踮脚。协助患者规律作息,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睡前避免情绪激动或剧烈活动,可通过温水泡脚、听舒缓音乐改善睡眠质量。穿衣选择宽松、易穿脱的衣物,优先使用拉链或魔术贴代替纽扣,减少肢体僵直带来的不便。
(三)安全防护
防跌倒是生活护理的重中之重。患者因平衡能力差、运动迟缓,跌倒风险极高,尤其在起身、转身、上下楼梯时。照护者需全程陪同,患者行走时可借助拐杖或助行器;上下楼梯遵循“扶扶手、一步一台阶”原则,避免跨越台阶。外出时穿防滑鞋,避开拥挤或路面不平整的区域,随身携带联系卡,注明姓名、病情、家属电话及常用药物。
二、用药护理:精准执行,保障疗效
帕金森病需长期规律服药,药物治疗是控制症状的核心,护理重点在于“遵医嘱”和“细观察”。
严格按时、按量给药,不可擅自增减剂量、停药或换药。部分药物(如美多芭)需空腹服用,服药后30分钟再进食;金刚烷胺可能引起失眠,建议午后避免服用。照护者需为患者建立服药台账,记录用药时间、剂量及反应,方便复诊时医生调整方案。
密切观察药物副作用:左旋多巴类药物可能导致恶心、呕吐、异动症,出现时及时告知医生;抗胆碱能药物(如苯海索)可能引起口干、便秘、视力模糊,需提醒患者多喝水、避免驾驶。同时注意药物有效期,定期整理药箱,更换过期药物。
三、康复护理:主动训练,延缓衰退
康复训练能维持患者肢体功能,减少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需贯穿病程始终,坚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原则。
(一)肢体训练
关节活动:每日进行肩、肘、髋、膝等关节的屈伸、旋转训练,每个动作保持10-15秒,重复5-10次,预防关节挛缩。
平衡训练:在有人监护的情况下,进行单腿站立、原地踏步、缓慢转身等练习;也可借助平衡板辅助训练,增强躯干稳定性。
步态训练:患者行走时,照护者在旁引导,提醒其抬高双脚、摆臂协调,避免小碎步或冻结步态(突然无法迈步)。若出现冻结现象,可让患者先原地踏步几次,或用脚尖点地、跨越地面标记物,缓解僵持状态。
(二)语言与吞咽训练
针对说话含糊、吞咽困难的患者,进行发音练习和吞咽训练。进食时保持坐姿,头部略微前倾,减少食物残留咽喉的风险。
四、心理护理:关注情绪,给予支持
帕金森病不仅影响身体功能,还易导致患者出现抑郁、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而不良情绪会进一步加重病情。
照护者要多与患者沟通,耐心倾听其诉求,给予情感安慰和鼓励。避免因患者动作迟缓、表达不清而催促或责备,多肯定其努力和进步。鼓励患者参与社交活动,让其感受到被理解、被接纳,增强生活信心。若患者出现持续情绪低落、失眠、食欲减退等症状,需及时寻求心理医生干预,必要时配合药物治疗。
五、并发症预防:早干预,少风险
(一)压疮预防
长期卧床或久坐的患者,需定时翻身(每2小时一次),在骨隆突处(骶尾部、髋部、肩部)放置气垫或减压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局部受压过久。
(二)肺部感染预防
鼓励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每日定时拍背(从下往上、从外向内),促进痰液排出。避免受凉感冒,少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预防呼吸道感染。
(三)泌尿系统感染预防
保持会阴部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鼓励患者定时排尿,避免憋尿;若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及时就医检查。
帕金森病的护理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需要照护者具备耐心、爱心和科学的方法。通过合理饮食、规范用药、适度康复、心理支持和并发症预防,能帮助患者最大程度维持生活自理能力,享受有质量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