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1

重症患者的“营养保卫战”:吃不进饭时身体靠什么支撑?

当重症患者躺在病床上,无法正常进食时,一场无声的“营养保卫战”正在体内上演。这场战役的胜负,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康复进程与生存几率。那么,当嘴巴吃不进饭时,身体靠什么来维持生命、对抗疾病呢?

重症感染、大手术、严重创伤等应激状态下,人体会启动“高代谢模式”。此时的身体如同着火的大楼,正在快速消耗自身的能量储备。身体此时会优先分解肌肉蛋白,蛋白质不仅是肌肉的主要成分,更是免疫细胞、修复酶的原料;然后脂肪加速消耗,但是脂肪在提供能量的同时,可能也会引发代谢紊乱。此时由于身体缺乏足够的蛋白质和微量营养素,免疫力急剧下降,从而增加了各种感染的可能。临床上常见的“医院获得性营养不良”正源于此——患者不是死于原发病,而是死于营养衰竭。

当自主进食困难时,现代医学开辟了三条重要的“营养通道”:

第一条就是肠内营养,也是最符合生理的路径。它是通过鼻胃管、鼻肠管将营养液直接输送到胃肠道。这种“人工喂养”方式可以保护肠道黏膜屏障,防止细菌移位;能激活消化液分泌,维持消化功能;同时也更符合生理状态,费用相对低廉。特制的营养制剂能根据不同病情“量身定制”,如糖尿病型、低钾型、高蛋白型等。

第二条就是肠外营养,它是生命的“静脉加油站”。当肠道完全无法工作时,营养液通过中心静脉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这种“绕道而行”的方式能提供全面、均衡的营养素,主要适用于肠梗阻、严重胰腺炎等患者,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肠道功能退化。

第三条是联合支持,是目前最灵活的战略组合。更多时候,医生会采取“肠内+肠外”相结合的方式,在保护肠道功能的同时,确保能量供给。

现代重症营养支持已从“吃饱”转向“吃巧”。通常在入院24-48小时内就开始了营养支持,会根据病情动态调整热量,避免过度喂养。补充的食物中以蛋白质优先,只有充足蛋白质才能助力组织修复和免疫力提升。当然必要的微量元素也是不可或缺的。

那么家属在其中又扮演着什么角色呢。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理解治疗必要性,家属需要知道鼻饲管和静脉营养不是“折磨”,而是生命通道。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配合医护团队,及时反馈患者情况,参与营养方案讨论。在疾病恢复期,要关注过渡期饮食,帮助患者从流质逐步过渡。

对重症患者而言,营养支持不是辅助手段,而是核心治疗。它如同战场上的后勤补给,决定着身体能否打赢这场生存之战。理解并支持科学的营养治疗方案,就是我们为挚爱亲人提供的最坚实的生命后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lydaobao2025@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
首页
电话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