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住院患者中高龄老人越来越多,作为责任护士,住院期间防跌倒的宣教应该落实到位,工作中不断探索着确保老年患者防跌倒安全的有效措施。然而,在工作中遇到的“倔强老人”常常会令我们手足无措,直至深入学习叙事护理,为我们的护理安全工作打开了另一扇窗。
患者李爷爷,今年90岁,精神抖擞,满头白发,平时身体健壮,吃啥都香,因突然出现心前区闷疼且持续未缓解,在家人的坚持下不情愿地来到医院,入住我科。
从此,干部病房走廊里时常出现一个颤颤巍巍的背影,旁边跟着一名护士“保护”着……一面苦口婆心地劝说,一面小心翼翼地保护着,且只能是保持距离的保护(因李爷爷拒绝别人搀扶)。这位李爷爷被大家称为“不定时炸弹”,他会不分时间和时机的出来散步,护士每天面对他颤颤巍巍随时可能跌倒的风险,晚夜班护士则是无论多么重要的工作都要先放一放来“保护”李爷爷的安全……
我与李爷爷的大儿子沟通,希望能做到24小时陪伴,大儿子向我倒起了苦水:“我们兄妹三人,只有我在父母身边,弟弟妹妹都在外地,我62岁,身体还可以,按说晚上陪护老父亲责无旁贷,无奈妻子体弱多病需要照顾,老母亲今年也90岁,身边离不了人。我白天在医院陪老父亲,也需要回家买菜、做饭,晚上要照料老母亲和妻子,确实是分身无术。”
我非常理解他的难处,白天短时间外出我们可以关注到老人,但是夜晚可能就有困难了。我与他沟通可不可以夜晚请一名陪护人员来照护。
大哥苦笑着说:“我老爹总觉得能自理,没必要花那冤枉钱。找人陪护这事,我跟他说过,被他一口回绝了,坚决不同意啊,我又不敢拗着他,怕他一生气,再连院都不住了。”
我自告奋勇地说:“我找李爷爷谈谈试试吧。”
大哥苦笑着说:“那太谢谢你啦,唉,你试试就知道厉害了……”
下午做完治疗,我来到李爷爷床前:“李爷爷,晚上谁来陪您?”
李爷爷:“不用陪!一个个都跟真事似的,我儿子都让你们忽悠了,我腿脚好得很,今天来住院是我自己坐公交车来的。”
“不说年龄,单看您这身体和精气神,您老也就像70来岁。”
老爷子瞬间乐开了花。我话语一转说:“李爷爷,这心脑血管疾病,吃着一些特殊药物,就怕摔倒……”
李爷爷脸色一沉:“我摔倒自己负责,不会找你们医院的麻烦,谁都别劝我,这事没商量,好好个人还不让自己活动了!”
我见老爷子脸色更难看了,只好岔开了话题,先做了一些拉近距离、建立信任关系的工作。
通过沟通我了解到,老人年轻时由于工作原因常年在部队,和家人聚少离多,性格争强好胜,认准的事,八头牛也拉不回来。另外,老人退休工资很高,但十分节俭,一心给孙辈们攒钱。了解这些后,我心里有数了。交完班我留下来,心想:不能再把“炸弹”扔给晚夜班。
我来到李爷爷床前:“李爷爷,按照岁数您应该是建国前参加过革命的,您这一辈人艰苦朴素,值得我们学习。您又心疼孙子,将来孙子们一定很孝顺您。”
老爷子一脸自豪地说:“不瞒你说,我大孙子是博士,很有出息,结婚很晚,我的钱呀都给我的重孙攒着呢。”
“您老真有福气,就您这身体状况,等到重孙上大学也不成问题呢!”
我继续说:“现在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都提高了,百岁老人很多,国家政策又好,像您老人家这种条件一定要好好保重身体。”
见老人十分开心,我接着说:“您身体好,生活上也能自己照顾自己,我们也鼓励您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可是您家里子女工作也忙,没有时间来陪伴您,您一个人也挺孤独的;而且您这个岁数要是自己走不小心摔倒也是非常危险的事,您老是个聪明人,这种道理您应该明白,要不咱晚上找个陪护吧?也可以陪伴您说说话,您说呢?”
老人的大儿子也趁机说:“是啊,找个人陪伴您,有个人气,您也不孤独,也相对安全,我们也放心。”
在我们的再三劝说下,李爷爷最终同意晚上找陪护了。
大哥悄悄地对我说:“多亏了你,不然没人能降得了这个倔老头。”
从此,病房里这个颤颤巍巍的背影旁边总有另一个搀扶着他的人,“不定时炸弹”的危险被解除了。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加上叙事护理的理念支撑,我相信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和诚意,不管什么难题都能迎刃而解。我会努力保障患者的安全,努力走近更多“倔强老人”的内心,叙事护理之路,永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