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压疮的含义与成因
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或褥疮,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皮肤和皮下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引发的组织破损和坏死。它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增加医疗成本,还可能引发严重感染,甚至危及生命。
压疮形成的核心因素是压力、摩擦力和剪切力。当身体某一部位长时间承受超过毛细血管压的压力时,血液流动受阻,组织得不到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就会逐渐出现损伤。摩擦力会损伤皮肤的角质层,使皮肤的保护功能下降;剪切力则会导致皮下血管扭曲、受压,进一步影响血液循环。因此,预防压疮的关键在于减轻这些不利因素对皮肤和组织的影响。
二、预防措施
首先,定期变换体位是预防压疮最基本且最重要的措施。长期卧床者应每2小时翻身一次,用减压床垫可延长至每3-4小时;坐轮椅者应每隔30-60分钟改变坐姿。变换体位时,护理人员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拖、拉、推等动作,同时可以将患者整体抬起后再移动位置,减少皮肤与床面或座椅之间的摩擦力。此外,护理人员在翻身或移动时要调整好患者的肢体位置,保持肢体功能位,避免关节过度屈曲或伸直,防止因姿势不当导致局部压力集中。
其次,选择合适的支撑面也能有效预防压疮。床垫是长期卧床患者最常用的支撑面,应选择具有良好减压性能的床垫,如泡沫床垫、气垫床或凝胶床垫等。泡沫床垫价格相对较低,能提供一定的支撑和减压效果;气垫床通过充气和放气交替改变身体与床垫的接触部位,减轻局部压力;凝胶床垫则具有良好的弹性和散热性,能更好地贴合身体曲线,分散压力。对于坐轮椅的患者,可使用减压坐垫,如记忆棉坐垫、充气坐垫等,减轻臀部的压力。
再次,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很重要。皮肤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中,会使皮肤的抵抗力下降,增加压疮发生的风险。因此,护理人员要定期为患者清洁皮肤,使用温和的清洁剂,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或清洁用品。清洁后,护理人员要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皮肤,尤其是皮肤皱褶处,如腋下、腹股沟、颈部等部位,并确保完全干燥。对于大小便失禁的患者,要及时清理排泄物,并使用皮肤保护剂,如氧化锌软膏、凡士林等,防止皮肤受到刺激和损伤。同时,要注意保持床单和衣物的清洁、干燥、平整,及时更换被污染的床单和衣物,避免皮肤与潮湿、污渍接触。
最后,合理营养支持很关键。营养不良会增加压疮风险并延缓愈合。因此,护理人员要为患者提供充足的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热量摄入应满足身体的基础代谢和活动需求,蛋白质是组织修复和再生的重要原料,应保证每天摄入足够的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维生素和矿物质参与身体的各种代谢过程,对维持皮肤健康至关重要,包括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等。对于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护理人员可通过鼻饲或胃肠外营养等方式为其提供营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