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1

如何减轻化疗相关性呕吐?

化疗,作为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虽然能有效杀灭或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但其副作用也不容忽视。化疗相关性呕吐(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 CINV)是化疗过程中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和心理状态。

化疗相关性呕吐的成因

药物刺激:部分化疗药物,如顺铂、环磷酰胺、阿霉素等,可直接损伤胃肠道黏膜,引发呕吐反射。这些药物及其代谢产物还能刺激胃肠道的嗜铬细胞释放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5-HT),进而激活呕吐中枢,导致呕吐。

神经递质失衡:化疗药物可导致体内5-羟色胺、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失衡,这些神经递质在调节呕吐反应中起关键作用。

心理因素:患者对化疗的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机制诱发呕吐。尤其是女性患者,由于更容易产生紧张、恐惧等情绪,可能更易发生化疗相关性呕吐。

个体差异:不同患者的身体状况、基因差异等会导致其对化疗的耐受性不同,有些人更容易出现呕吐。

代谢紊乱:化疗可能影响体内电解质平衡、营养代谢,间接导致胃肠道功能失调,引发呕吐。

化疗相关性呕吐的分类

急性恶心呕吐:发生在化疗给药后数分钟至数小时,通常在5-6小时达高峰,大多数患者在24小时内能够自行缓解。

延迟性恶心呕吐:发生在化疗后24小时,通常在给药后48-72小时达高峰,可持续6-7天,常见于使用顺铂、卡铂及环磷酰胺等化疗药物时。

预期性恶心呕吐:指患者在上一次化疗时出现了难以控制的恶心呕吐,而在下一次化疗开始前即开始呕吐,属于条件反射,与患者的精神和心理因素有关。

爆发性呕吐:即使进行了充足的预防呕吐处理,患者仍然出现呕吐,并需要进行额外的治疗。

难治性呕吐:在以往的化疗周期中,预防性和(或)解救性止吐治疗失败,在接下来的化疗周期中仍然出现呕吐。

预防措施:多维度干预

心理护理:积极帮助患者克服恐惧心理及紧张焦虑情绪,通过心理疏导、认知行为疗法等方式,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研究表明,心理干预能显著降低化疗相关性呕吐的发生率。

饮食调整:化疗前及化疗期间,患者应选择清淡、易消化、刺激性小的食物,如小米粥、大米粥、土豆泥等。避免油腻、辛辣、过甜、过酸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同时,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缓解呕吐症状。

药物预防:化疗前使用止吐药物是预防呕吐的有效手段。常用的止吐药物包括5-HT3受体拮抗剂(如格拉司琼、昂丹司琼)、NK-1受体拮抗剂(如阿瑞匹坦、福沙匹坦)、地塞米松等。这些药物能够阻断呕吐反射的神经通路,从而减轻或预防呕吐。

避免刺激:化疗期间,患者应尽量避免暴露于强烈的阳光、嘈杂的声音和强烈气味的环境中,这些刺激可能会加重呕吐症状。

呼吸新鲜空气:在治疗间隙期,鼓励患者到室外散步,呼吸新鲜空气,做适宜的运动(如气功、瑜伽等),有助于放松心情,缓解呕吐症状。

调整心态:与患者的谈话中,避免提及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以免加重心理负担。同时,患者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特殊注意事项

个体化治疗:不同患者对化疗药物的反应存在差异,因此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止吐方案。

持续监测:化疗期间,应持续监测患者的呕吐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于呕吐严重的患者,需警惕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等并发症的发生。

营养支持:化疗期间,患者可能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应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制定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案,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摄入。

家庭支持:家庭成员的关心和支持对于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家属应鼓励患者保持积极心态,协助患者进行饮食调整、药物管理等。

总结

化疗相关性呕吐是化疗过程中常见的副作用之一,但科学的预防和管理措施可以有效减轻其症状。医护人员和家庭成员需要共同努力,通过应用心理护理、饮食调整、药物预防等综合措施,为患者创造一个更加舒适、安全的治疗环境,让他们能够顺利度过化疗期,重拾健康与希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7386086225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lydaobao2025@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
首页
电话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