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疝气的病因
1.腹壁强度降低:第一,先天性因素。例如,在胎儿发育过程中,精索或子宫圆韧带穿过腹股沟管,此处如果没有完全闭合,就容易形成腹股沟疝的潜在发病基础。第二,后天性因素。①例如腹部手术后,如果切口感染或者缝合技术不佳,就会导致腹壁的完整性被破坏,形成薄弱区域。②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力量逐渐减弱,腹壁的肌肉层变薄,对腹腔脏器的支撑能力下降。③肥胖患者由于腹部脂肪堆积过多,腹压长期升高,同时脂肪组织对腹壁肌肉有一定的牵拉和削弱作用,也容易引发疝气。
2.腹内压力增高:①例如长期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频繁的咳嗽动作会使腹内压力瞬间急剧升高。当这种压力超过腹壁的承受能力时,就可能将腹腔内的脏器推挤到腹壁薄弱处,形成疝气。②长期便秘患者,在用力排便时,腹压会显著升高。这种持续的高腹压状态容易导致疝气的形成。③排尿困难,如前列腺增生患者,由于膀胱出口梗阻,排尿时需要增加腹压来促进尿液排出,这也增加了疝气发生的风险。④搬运重物等重体力劳动时,不当的用力方式会使腹压突然升高,如果腹壁存在薄弱点,也容易引发疝气。
二、疝气的手术治疗
(一)手术治疗的必要性
疝气如果不进行手术治疗,随着病程的发展,疝块可能会逐渐增大,不仅影响外观,还会引起疼痛、坠胀等不适症状。更严重的是,疝气可能发生嵌顿,即疝内容物被卡住不能回纳,这会导致疝内容物缺血坏死,如肠管坏死可引发严重的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二)手术时机
一般来说,一旦确诊疝气,在患者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对于存在嵌顿或绞窄风险的疝气,如股疝,更应及时手术。对于婴幼儿疝气,如果年龄较小,可先观察一段时间,部分婴幼儿的疝气可能随着生长发育自行愈合,但如果到了一定年龄(通常1-2岁)还未愈合,也应考虑手术治疗。
(三)手术方法
1.传统的疝修补术:这种手术方法主要是通过将疝囊高位结扎,然后加强或修补腹股沟管管壁。
2.无张力疝修补术:这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手术方法。它使用人工合成的补片材料,将补片放置在腹壁薄弱区域,以加强腹壁的强度。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术后疼痛较轻、恢复快、复发率低。补片能够均匀地分散腹腔内压力,避免了传统修补术中因组织牵拉造成的张力性疼痛。
3.腹腔镜疝修补术:这是一种微创手术方法。通过在腹部做几个小切口,插入腹腔镜和手术器械,在腹腔镜的监视下进行疝修补。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美观等优点。对于双侧疝或复发疝的患者,腹腔镜疝修补术更具优势。不过,这种手术方法对手术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而且费用相对较高。
疝气的形成是由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力增高共同作用的结果。手术治疗是疝气的主要治疗方法,不同的手术方法各有优缺点。在疝气的治疗过程中,了解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防止复发都具有重要意义。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