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落幕的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上,书香弥漫整个会场,阅读的力量再一次得到彰显。而在阅读的浪潮中,银龄阅读者的身影格外引人关注,他们以书为伴,在阅读中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积极探索文化养老的新路径。
太原市七旬老人孟令贤小学都没念完,年轻时为了生计在矿井工作,无暇读书。步入老年后,空闲时间增多,心底对读书的渴望被重新点燃。2016年,他看到儿子书架上的《平凡的世界》,满心期待地翻开,却被密密麻麻的生字难住。但他没有放弃,在儿子的建议下,买了一本字典,从此开启了边查字典边阅读的学习之路。最初,阅读进度十分缓慢,一个简单段落都要花费半小时甚至更久,但他靠着顽强的毅力坚持了下来。他还总结出一套“阅读秘籍”,用笔记本将生字词分类记录,摘抄精彩语句段落。就这样,9年时间,他读完了200本书,其中不乏《人类简史》《时间简史》这样晦涩难懂的书籍。孟令贤的坚持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还感染了家人,让孙女也爱上了阅读。
去年,新华社报道了87岁的黑龙江老人姜淑梅用阅读书写着别样的晚年生活。姜淑梅是“闯关东”一代,年少时因生活磨难,一天书都没读过,不识字成了她心中的遗憾。1996年,老伴因车祸去世,她陷入悲痛之中,整日郁郁寡欢。唯一的慰藉是缠着她讲故事的小外孙,可“不识字”让她无法满足孩子的需求。在女儿的鼓励下,60岁的她开始认字读书。从最初只能翻翻图画书,到看懂《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再到爱上莫言的作品,15年的阅读时光,她不仅提升了自己,还拿起笔,将尘封的回忆变成了精彩的文字,出版了6本书,收获了一大批粉丝。她用行动证明,年龄从来不是学习的障碍,只要有梦想,任何时候都可以开始。
孟令贤和姜淑梅只是众多热爱阅读的老年人中的代表,他们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文化养老的无限可能。文化养老,是以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为核心的养老方式,而阅读则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阅读,老年人可以拓宽视野、增长知识,让大脑保持活跃,预防认知衰退;可以与古今中外的智者对话,汲取精神力量,丰富内心世界,缓解孤独感和失落感。
为了让更多老年人能够享受到阅读带来的乐趣和益处,社会各界也在不断努力。越来越多的社区建立了图书室,为老年人提供了便捷的阅读场所。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机构也纷纷推出针对老年人的阅读活动和服务。一些地方还开展了“文化养老”志愿服务,为老年人送书上门、举办读书分享会。这些举措,都是为老年人的阅读之路保驾护航,为老年人创造更好的阅读环境,提供更丰富的阅读资源,让他们在阅读中度过充实、幸福、有意义的晚年。
老年朋友们不妨学一学喜欢阅读与写作的老人,像孟令贤和姜淑梅一样,将阅读的感悟转化为实际行动,以书为翼,文化养老,实现老有所为,让夕阳生活绽放绚烂的光彩,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