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1

畅享呼吸之路——慢阻肺患者肺康复训练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一种典型的肺部疾病,其显著特征为气流受限,且这种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该病的发生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当病情反复发作或急性加重时,患者的肺功能会显著下降,进而出现气短等症状。

慢阻肺患者的症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起病相对缓慢,病程也相对较长,早期可能并没有相应的症状表现,在病程发展过程中逐渐表现出咳嗽、咳痰、气短以及胸闷等症状。针对典型症状来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慢性咳嗽,一般晨间咳嗽症状比较明显,夜间会出现阵咳或者排痰;其次,咳痰,通常为白色黏液或者浆液泡沫性痰,偶尔会带有血丝,清晨时排痰较多;最后,还存在气短或者呼吸困难等症状。

慢阻肺患者的肺康复训练

在对慢阻肺患者展开肺康复训练时,相关人员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开展运动训练。慢阻肺患者的康复运动计划若出现中断,患者应从低强度重新开始,逐步恢复锻炼。在实际运动前,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支气管扩张性药物,以改善呼吸功能。运动过程中,如需吸氧,严禁将氧气流量调至超过医生处方值。

其次,呼吸肌肉的训练。慢阻肺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肌疲劳,具体包括呼气肌与吸气肌,需要对其呼吸肌加强锻炼。具体来说,在对呼气肌力量进行锻炼时,可以采用吹蜡烛的方式,并逐渐增加与物品之间的距离;而在锻炼吸气肌时,应采用不同粗细的吸管进行练习,由最粗的吸管开始,慢慢变为最细的管子,从而有效锻炼患者吸气肌的力量。

再次,加强呼吸锻炼。患者可以进行缩唇呼吸,闭嘴经鼻孔吸气2-3秒,然后像吹灭蜡烛一样撅起嘴唇慢慢地呼气4-6秒,尽量将气全部呼出,呼出气流能使距口唇15-20厘米处的纸条吹动。在实际锻炼过程中,每次大约维持5-10分钟,每天进行1-2次锻炼。与此同时,患者还可以进行腹式呼吸,具体可以采取仰卧位、坐位等姿势,根据不同体力情况而定。在仰卧位时,全身放松,一手放在腹部,另一手放在胸腔,用鼻缓慢吸气,尽量将腹部挺出,腹部的手有向上抬的感觉,胸部尽量保持不动,呼气时撅起嘴唇,缓慢吐气,腹肌收缩,腹部的手有下降感。坐位时足跟着地,脊柱伸直,鼻吸气时手感受腹部向外隆起,嘴呼气时腹部收缩,手向里推压。每次练习大约进行8-10组,每天应锻炼2-3次。

最后,耐寒锻炼。慢阻肺患者需要有效进行耐寒锻炼,使其对气候变化具有较强适应能力。通常来说,患者应从夏季开始锻炼,可以用冷水洗脸和洗脚,每天进行1-2次,每次大约维持5-10分钟,然后逐渐过渡到对四肢进行擦洗,最后到全身。在冬季,由于天气比较寒冷,可以改为用温水进行擦洗锻炼。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7386086225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lydaobao2025@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
首页
电话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