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强银发经济发展动能、增进民生福祉?如何完善产业政策,提升产品供给能力,促进养老服务提质增效?全国政协委员结合实际共同探讨,为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培育“新赛道”
【现象】据测算,目前我国银发经济规模约7万亿元。银发经济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新赛道、新领域不断涌现,展现出强大的活力。
全国政协委员、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王建军认为,当前,我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银发经济发展潜力很大。但同时,银发经济发展中还有一些堵点痛点,亟须加快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
人口老龄化蕴藏丰富的银发经济消费潜能,包括居家养老服务、老龄健康服务、老年文化娱乐、居家适老化改造等众多领域。建议综合老年群体的年龄和身体状况、生活习惯、消费心理等特征,培育壮大银发经济服务新业态、消费新场景。比如,围绕老年病早期筛查产品和服务、老年体育健身、中医保健养生、健康食品、保健品及护肤品等,发展健康养老;围绕老年游学、异地养老,推出老年剧场、银发列车等新项目,发展文化旅游养老;围绕高品质的生活服务和适老化宜居环境,打造集居住、医疗、养老于一体的高品质养老社区。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广东省委会副主委许玲认为,当前,老年人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在快速变化,消费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老年人与年轻人消费边界不断融合。面对庞大而复杂的市场,推动银发产业快速健康发展,需要发挥不同类型经营主体的优势,包括国有企业整合产业资源的优势和民营企业的创新优势,围绕老年人对美好晚年生活的需求,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
加强产品和服务供给
【现象】老年人群体规模不断上升,释放出大量老年产品和服务需求。但当前产品和服务供给与老年人日益增长的需求之间仍存在一定程度错配,银发经济“菜单”亟待更加丰富具体。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表示,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老年人的健康服务需求快速增长。建议加快推进多位一体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树立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提高老年人健康管理能力。建立以老年人健康为中心的多病共治、多症共管、连续照护的服务体系,加强医疗机构的老年医学、康复医学、安宁疗护等老年特色科室建设。积极发展长寿医学,推动基因检测、分子诊断等生物技术与延缓老年病深度融合,开发老年病早期筛查产品和服务。
建设完善长期性老年医疗照护服务体系。加快康复护理医院建设,满足失能失智、长期卧床老年人服务需求。积极建立覆盖城乡的安宁疗护服务体系。引导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开展医养结合,为失能失智、慢性病、高龄、残疾等重点人群提供“一站式”整合照护服务。
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孙洁表示,建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资金投入,重点发展与老年人群收入相匹配的大众化照护型机构,扩大居家养老服务供给。
政府部门重点规划、扶持发展一批以失能、高龄、空巢老年人为重点,医养相结合、功能较完善、服务专业化的大众化照护型机构。对民营企业建设的此类项目和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在政策上予以倾斜。
凝聚多方合力
【现象】居家适老化改造持续推进、敬老志愿服务广泛开展、越来越多乡村建起了老年活动中心……各年龄人群、多方力量都积极推动银发经济发展。社会共识的凝聚,更多人群的响应,为银发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王建军表示,低龄老年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力资源的重要因素,他们在经验、技能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可以老有所为,贡献“银发力量”。
建议老年人要践行健康老龄化理念和积极老龄观,保持身心健康,主动参与社会,更好地做到老有所为;社会要转变思想观念,消除年龄歧视和对老年人的偏见,创造适合老年人的多样化、个性化就业岗位;相关部门要完善法律制度和支持政策,精准对接需求,依法保护老年劳动者的权益。
许玲认为,为切实维护“银发族”的合法权益,除了完善相关保障措施、健全监管制度,还需优化老年人维权的程序,进一步降低老年人获取法律援助的门槛,积极拓展法律援助渠道,使更多老年人能够享受到法律援助的实惠。此外,不法分子往往利用老年人渴望关爱的心理,乘虚而入、骗取钱财。因此,营造一个对老年人友好的家庭和社会氛围,对于“银发族”实现美好晚年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孙洁认为,推动保险行业支持养老服务发展,有助于提高老年人保障水平,进一步释放银发经济消费潜力。
建议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在市场化条件下引导商业保险公司参与,以财政补贴、社会自愿参与的原则增加针对意外伤害、大额医疗保障或其他养老服务需求等特定养老产品的供给。引导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参与社区养老服务,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在保本微利的情况下参与提供养老保险服务。
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同时支持发展商业长期护理保险,进一步激活老龄产业市场,推动产业持续发展。同时,建议加强老龄产业投融资环境建设,构建产业融资平台,切实降低民企进入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