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1

中医内科的针灸疗法在颈椎病中的治疗原理

颈椎病的中医病理机制

在中医理论中,颈椎病多属于“痹证”“项强”等范畴,其发病原因主要与外感风寒湿邪、劳损、肝肾亏虚等因素有关。

外感邪气:风寒湿邪侵袭人体颈部经络,使得经络气血阻滞不通。寒性凝滞,主收引,风邪善行数变,湿性重浊黏滞,它们共同作用,导致颈部肌肉、筋脉拘挛,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

劳损:长期低头劳作、伏案工作等姿势不当,会使颈部肌肉、韧带等组织过度劳累,损伤气血。气血运行受阻后,局部气滞血瘀,也会引发疼痛、活动受限等颈椎病症状。

肝肾亏虚:肝肾在中医理论中与筋骨关系密切。肝藏血,主筋;肾藏精,主骨。随着年龄增长或者过度劳累等因素,肝肾亏虚,精血不足,不能濡养颈部的筋骨,导致颈部骨骼失养,筋脉松弛,也容易受到外邪侵袭,进而引发颈椎病。

针灸疗法的治疗原理

疏通经络

1.经络学说基础:中医认为人体经络系统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内联脏腑,外络肢节。当颈椎病发生时,颈部经络气血不畅。针灸通过针刺特定穴位,如颈部的天柱、风池等穴位以及上肢的合谷、外关等穴位,可以起到疏通经络的作用。

2.调节经气:针灸还可以调节经气的虚实。在颈椎病患者中,可能存在经络气血不足或者气血瘀滞等情况,而针刺补泻手法可以缓解症状,如补法可以补充经络中的气血,泻法可以疏散经络中的瘀滞气血。比如对于气血虚弱型颈椎病患者,采用补法针刺足三里等穴位,可以补益气血,使颈部得到气血的濡养。

调和阴阳

1.阴阳平衡理论:人体健康的状态是阴阳平衡。在颈椎病患者中,由于经络气血的失调,往往会导致阴阳失衡。例如,长期伏案工作导致颈部肌肉紧张,气血瘀滞在局部,这可能是一种阳盛的表现;而肝肾亏虚型颈椎病患者,由于肝肾之阴不足,不能制约阳气,也会出现阴阳失衡的情况。

2.针灸的调节作用:针灸通过针刺不同的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例如,针刺颈部的大椎穴,大椎穴为诸阳之会,针刺此穴可以调节阳气的运行,使阳气不至于过盛;对于肝肾亏虚的患者,针刺肾俞、肝俞等穴位,可以补益肝肾之阴,从而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当阴阳平衡恢复时,颈椎病的症状也会得到缓解。

扶正祛邪

1.扶正:在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中,肝肾亏虚是一个重要因素。针灸可以通过针刺相关穴位来扶正,即增强人体的正气。例如,针刺三阴交穴位,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的交会穴,针刺此穴可以调节三阴经的气血,补益肝肾,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提高人体自身的修复能力,从而改善颈部筋骨失养的状况。

2.祛邪:对于外感风寒湿邪引起的颈椎病,针灸可以起到祛邪的作用。针刺颈部穴位结合远道穴位,如后溪穴等,可以祛风散寒除湿。后溪穴为手太阳小肠经的穴位,通于督脉,针刺后溪穴能够激发人体阳气,驱散风寒湿邪,使颈部经络得以通畅,缓解颈椎病的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现代医学对针灸治疗颈椎病原理的解释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针灸针刺穴位后,可以促使局部血管扩张,增加颈部的血液灌注量。这有助于改善颈部肌肉、韧带、椎间盘等组织的营养供应,带走代谢废物和炎性介质。

调节神经系统功能:针灸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针刺穴位可以刺激神经末梢,通过神经反射,调节颈部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功能。对于颈椎病患者中常见的由于神经受压或刺激而引起的上肢麻木、疼痛等症状,针灸可以调节神经传导,减轻神经的异常兴奋或抑制状态,从而缓解症状。

减轻炎症反应:颈椎病的发病过程往往存在着局部的炎症反应。针灸能够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减轻组织的炎症反应。

结语

总而言之,无论是中医传统理论的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还是现代医学的改善血液循环、调节神经功能、减轻炎症反应等,中医内科的针灸疗法对颈椎病的治疗原理是多方面的。这些原理相互关联、协同作用,使得针灸疗法在颈椎病的治疗中发挥着独特而有效的作用,为颈椎病患者提供了一种绿色、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7386086225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lydaobao2025@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
首页
电话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