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1

骨折现场急救处理办法

骨折是常见的意外伤害,骨折后,现场急救处理的质量直接影响患者康复效果。科学规范的急救既能减轻痛苦,也能避免二次损伤,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

一、生命优先

骨折现场急救的首要原则是确保患者生命安全。救助人员需立即检查患者意识状态、呼吸频率及脉搏强度,若发现呼吸骤停或心跳停止,需立即启动心肺复苏术。对于开放性骨折患者,需优先处理大出血问题,即用无菌纱布或干净布料直接压迫伤口止血,若出血量较大且压迫无效,可在伤口近心端使用止血带,但需严格记录使用时间,每1.5小时需放松1-2分钟,避免肢体缺血坏死。同时,救助人员需保持患者体温,用衣物或毛毯覆盖,防止休克加重。

二、科学固定

临时固定骨折部位是急救的关键。固定材料可就地取材,如木板、硬纸板等,长度需超过骨折部位上下两个关节。例如,前臂骨折需固定肘关节和腕关节,大腿骨折需固定髋关节和膝关节。固定时,应在皮肤与固定物之间垫软布,避免压迫损伤。对于脊柱骨折患者,则必须采用“整体平移法”:由多人同步托住头、肩、臀、下肢,保持脊柱直线转移至硬质担架。

三、精准止血

开放性骨折的出血类型不同,处理方式各异。动脉出血呈喷射状鲜红色,需在近心端加压包扎;静脉出血为暗红色缓慢渗出,可直接压迫止血。止血带应选择弹性适中的布带,避免使用铁丝等刚性材料,并标注使用时间,每小时检查肢体末梢循环。若皮肤苍白、温度降低或脉搏消失,需立即放松止血带并重新评估。

四、疼痛管理

冷敷可缓解骨折引发的疼痛。救助人员需用毛巾包裹冰袋敷于被救助者的受伤部位,每次15-20分钟,每日3-4次,如此既能收缩血管减少出血,也能降低神经敏感度。同时,救助人员要调整患者体位:上肢骨折用三角巾悬吊于胸前,下肢骨折抬高患肢至高于心脏水平,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对意识清醒的患者,可指导其进行深呼吸放松训练,分散注意力。

五、安全转运

完成现场急救后,救助人员需尽快将患者转运至医疗机构。转运工具应选择硬质担架,避免软质床垫。搬运时保持身体轴线稳定,颈椎骨折患者需用颈托固定头部,防止颈部过度屈伸;疑似骨盆骨折者,用宽带捆绑双下肢固定,减少骨折端移位风险。转运途中持续观察生命体征,若出现呕吐需将其头部偏向一侧,防止误吸。

六、特殊场景的急救要点

特殊环境下的急救需灵活调整。针对雪地骨折患者,需先清除口鼻积雪保持呼吸道通畅;针对高空坠落伤者,需警惕内脏损伤,避免盲目搬动;针对骨折儿童,因儿童骨骼柔韧,可能仅表现为青枝骨折,但仍需严格固定;搬运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时,需特别注意保护脊柱,防止压缩性骨折加重。

总而言之,骨折急救是集判断力、操作力与应变力于一体的综合技能,系统掌握各处理环节能够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但需牢记,现场急救仅为临时处理措施,所有操作完成后必须尽快联系专业医疗机构,由骨科医生进行系统评估与规范治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lydaobao2025@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
首页
电话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