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1

造影剂过敏有哪些表现?导管室护士如何快速识别与处理?

在现代医学的介入诊疗中,造影剂是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通过向血管或体腔内引入造影剂,医生能够在影像设备的帮助下清晰地观察人体内部结构和病变情况,从而更准确地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然而,造影剂在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在导管室这个争分夺秒的“战场”上,护士作为一线工作人员,快速识别和处理造影剂过敏反应至关重要。

一、造影剂过敏的常见表现

造影剂过敏反应的表现多种多样,可轻可重,通常根据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反应。

轻度过敏反应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症状,如皮肤瘙痒、红斑、荨麻疹,患者可能会不自觉地抓挠皮肤,局部出现大小不等的风团。此外,还可能出现打喷嚏、流鼻涕、咳嗽等类似感冒的症状,以及轻微的恶心、呕吐。这些症状一般不会对患者生命造成严重威胁,但也不可掉以轻心。

中度过敏反应症状相对严重,除了皮肤症状加重外,患者还会出现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如胸闷、气短、呼吸困难,说话时可能伴有喘息声,呼吸频率加快。循环系统也会受到影响,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或减慢等情况,患者可能会感到头晕、乏力,甚至出现意识模糊。此时若不及时处理,病情可能迅速恶化。

重度过敏反应十分凶险,可危及患者生命。患者会出现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导致严重的呼吸困难,甚至窒息;血压急剧下降,出现休克症状,皮肤湿冷、面色苍白、脉搏细速;还可能出现抽搐、昏迷、心搏骤停等严重后果。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必须立即进行紧急抢救。

二、导管室护士快速识别造影剂过敏反应

在导管室中,护士需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通过敏锐的观察和专业的判断,快速识别造影剂过敏反应。在注射造影剂前,护士要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尤其是对碘、海鲜等物质的过敏情况,以及既往使用造影剂的反应,对高危患者做到心中有数。

在注射造影剂过程中及注射后的短时间内,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身体状况。除了关注血压、心率、呼吸等常规指标外,还要特别留意患者的细微表现,如患者突然出现的表情痛苦、用手抓挠颈部或胸部、烦躁不安等异常动作,这些都可能是过敏反应的早期信号。一旦发现患者出现上述任何症状,都要迅速判断是否为造影剂过敏反应,并根据症状严重程度进行相应处理。

三、导管室护士对造影剂过敏反应的处理

当护士判断患者出现轻度过敏反应时,首先要安抚患者情绪,减轻其紧张焦虑,避免因情绪波动加重症状。同时,立即停止注射造影剂,给患者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并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如肌肉注射异丙嗪或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等,密切观察患者症状是否缓解。

若患者出现中度过敏反应,护士需立即通知医生,同时迅速采取一系列紧急措施。给予高流量吸氧,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切开,以保证患者充足的氧气供应;建立静脉通路,快速补液维持患者的血容量,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来提升血压,纠正休克状态;遵医嘱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缓解支气管痉挛,改善呼吸状况。在整个抢救过程中,护士要准确执行医嘱,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并详细记录病情及处理措施。

面对重度过敏反应,护士必须争分夺秒进行抢救。立即启动急救应急预案,配合医生进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紧急操作,使用肾上腺素等急救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迅速调配抢救设备和药品,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抢救成功后,将患者转入重症监护室进行进一步的观察和治疗,护士要做好与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的交接工作,确保患者得到持续有效的护理。

总之,造影剂过敏反应虽然存在风险,但只要导管室护士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敏锐的观察力和快速的应急处理能力,就能在第一时间识别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最大限度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在今后的工作中,导管室护士还需不断学习和总结经验,提升应对造影剂过敏反应的能力,为介入诊疗的安全保驾护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7386086225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lydaobao2025@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
首页
电话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