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俗称“中风”,不仅会带来肢体瘫痪、言语不清等看得见的后遗症,还常常伴随着一个隐形杀手——卒中后抑郁。卒中后抑郁的患者会变得情绪低落、兴趣丧失、悲观厌世,这极大地阻碍了患者的康复进程,降低了生活质量。长期以来,治疗卒中后抑郁主要依靠抗抑郁药物和心理疏导。近年来研究发现,通过艾灸调理胃肠特定穴位,能够有效驱散卒中后抑郁的阴霾。
一、卒中后抑郁,不仅仅是心情不好
卒中后抑郁是脑部血管受损后引发的继发性情感障碍。传统观点认为,这是大脑受损的直接结果。但现代医学发现,卒中后大脑的损伤会引发全身性的应激反应,其中就包括胃肠道功能的严重紊乱。许多患者会出现腹胀、便秘、食欲缺乏等问题,这不仅仅是上火或不消化,而是整个脑肠轴平衡被打破的关键信号。
二、神秘的“脑肠轴”,连接胃肠与大脑的“高速公路”
脑肠轴是什么?您可以把它想象成一条连接我们的大脑和肠道的双向高速公路。信息互通——大脑的情绪状态(如压力、焦虑)会影响肠道的蠕动和消化液分泌,这就是为什么紧张时会胃痛。化学信使——我们的肠道内驻扎着数以亿计的微生物,它们构成了肠道菌群。良好的菌群是消化助手,更能生产多种神经递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掌管快乐情绪的5-羟色胺。人体内超过90%的5-羟色胺是由肠道细胞和肠道菌群产生的!卒中发生后,大脑指令混乱,导致肠道功能失调,菌群失衡。失衡的菌群无法正常生产“快乐物质”,反而可能产生有害物质。这些负面信息又通过脑肠轴这条高速公路传回受损的大脑,加重抑郁和认知障碍,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三、艾灸驱散卒中后抑郁阴霾
我们已经了解了卒中后抑郁与胃肠道之间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从艾灸胃肠道相关穴位入手,通过温养、疏通、补益,重建肠道内部的健康生态。一个健康的肠道会源源不断地向大脑输送积极的化学信号,从而起到治疗卒中后抑郁的效果。卒中后抑郁患者在家可以通过艾灸以下六个穴位来进行自我调理。
中脘穴:胃的“募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艾灸此穴能直接温养胃腑,降逆和胃,是调理中焦的“总司令”。
天枢穴:大肠的“募穴”,像枢纽一样沟通上下。艾灸天枢能调中和胃,理气健脾,是恢复肠道动力的“关键开关”。
关元穴:一身元气之根。艾灸关元能大补元气,温煦四肢,从根本上增强身体的能量储备和动力。
足三里穴:“肚腹三里留”,是调理脾胃功能的“明星穴位”。艾灸足三里能燥化脾湿,生发胃气,强壮全身。
上巨虚穴:大肠的“下合穴”,专治大肠相关疾病。与天枢穴相配,能强力通调肠腑,改善便秘、腹胀。
内关穴:心包经的穴位。艾灸内关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之效,能直接安定神志,缓解焦虑、失眠等情绪问题。
卒中后抑郁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的身心健康,中医的艾灸疗法为卒中后抑郁的康复提供了一条安全、有效且极具潜力的新路径。艾灸从整体观出发,通过“脑肠轴”这一现代医学前沿理论,让各位卒中后抑郁患者可以早日康复。
【珠海市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4200040000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