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1

“沉默的杀手”:高危肺血栓栓塞的识别与护理指南

肺栓塞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特别是高危肺血栓栓塞,更是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它起病隐匿、症状多样,经常会被误诊或漏诊,进而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所以,为对高危肺血栓栓塞进行有效识别和护理,大家应当了解一下相关内容。本篇文章主要对高危肺血栓栓塞的定义、识别方法以及护理措施等进行介绍。

一、什么是高危肺血栓栓塞?

高危肺血栓栓塞是指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使血液循环受到阻碍而引起的一系列严重的临床症状的病理过程。该状况经常发生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血栓脱落后会跟随血液流入肺动脉,从而引起肺血栓栓塞。高危肺血栓栓塞的病情发展速度较快,患者可能会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咯血等症状,在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二、高危肺血栓栓塞如何识别?

1.临床症状识别:如果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咯血,并伴随晕厥、休克、下肢肿胀等症状,则应警惕高危肺血栓栓塞。

2.Caprini评分:如果患者存在年龄高于75岁、进行过大型手术、患有恶性肿瘤、长期卧床不起等高危因素,也需警惕高危肺血栓栓塞。

3.实验室检查:D-二聚体检测、动脉血气分析等检查是识别高危肺血栓栓塞的主要实验室检查项目,若患者D-二聚体水平升高应警惕高危肺血栓栓塞;若患者动脉血气分析提示低氧血症也应当警惕高危肺血栓栓塞。

4.影像学检查:CT肺动脉造影是确诊高危肺血栓栓塞的金标准,可以清晰地展现出肺动脉血栓情况,从而为医生的识别和诊断提供依据。

三、高危肺血栓栓塞如何护理?

1.病情监测

在对高危肺血栓栓塞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掌握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状况,应警惕患者出现休克或低血压。同时,还需要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观察,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情况,以便于及时发现患者出现肺梗死或右心衰竭的情况。若患者使用抗凝药物,还需要对患者的凝血功能进行检测,以免患者出现出血并发症。

2.呼吸与循环支持

对于呼吸困难或出现低氧血症的患者,应当及时让其使用经鼻导管或面罩吸氧;若患者呼吸衰竭,则需要采用经鼻或面罩无创机械通气,或气管插管患者行有创机械通气,以免患者胸腔内正压加重患者右心负担。

如果患者合并休克情况,应当为患者适量补液并使用去甲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药物为患者提供循环支持,使患者血压保持稳定状况。

3.抗凝与溶栓护理

(1)抗凝治疗:对于已经确诊高危肺血栓栓塞的患者而言,尽早进行抗凝治疗可以避免患者血栓的进一步形成和发展。目前,常用的抗凝药物为肝素、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等,护理人员需要在患者抗凝治疗期间密切关注其凝血功能指标,并注意患者是否出现出血倾向。若发现异常,则需要对抗凝药物的剂量进行调整或是停用抗凝药物。

(2)溶栓治疗:溶栓治疗作为高危肺血栓栓塞患者常用的治疗手段,可使用溶栓药物溶解血栓,恢复患者肺动脉血流。在溶栓治疗期间,护理人员也应加强护理,严格遵循医嘱使用溶栓药物并对患者用药后的反应进行观察和监测,避免患者出现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出血并发症。

4.并发症预防

在对高危肺血栓栓塞患者进行护理的时候,护理人员还应当对深静脉血栓、肺不张等并发症进行有效预防。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或使用弹力袜、间歇充气加压装置等促进患者下肢血液循环。同时,护理人员还需指导患者深呼吸、咳嗽,并定期为其翻身拍背,使其将痰液咳出。

5.心理护理

高危肺血栓栓塞患者可能会因病情症状而出现疼痛、不适等表现,护理人员此时应当对患者的心理和情绪进行关注,为患者介绍病情和治疗方案,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

总之,尽早识别高危肺血栓栓塞可以使患者及时接受治疗,并在科学的护理下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7386086225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lydaobao2025@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
首页
电话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