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1

预防脑血栓“冲冲血管”就能好?

在神经内科的临床实践中,一些患者或家属相信定期输液“冲冲血管”可清除体内的“垃圾”,预防脑血栓的发生。但是,这种做法真的科学有效吗?下面为大家简单科普一下。

什么是脑血栓?

脑血栓,又称脑梗死,是由于脑血管的梗阻导致供血区的脑细胞坏死,是严重的脑血管疾病,会导致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主要是言语功能障碍、肢体偏瘫、感觉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

“冲冲血管”的误解

“冲冲血管”源于人们对血管和血液流动的直观理解,很多人认为血管就像生活中的管道,长时间使用后会积累“垃圾”,需要定期冲洗才能保持畅通。然而,这种理解并不符合人体生理学的实际情况,人体中的血液主要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并不存在所谓的“垃圾”。血液的主要作用是为人体各个组织器官输送营养,并带走代谢废物,代谢废物利用肝脏、肾脏等器官代谢后排出体外,而不是利用输液冲洗。堵塞血管的其实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斑块的形成是复杂的过程,涉及血管内皮损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沉积、白细胞吞噬等多种因素。因此,单纯利用输液的方式无法清除斑块,也无法预防脑血栓的发生。

输液“冲冲血管”的风险

“冲冲血管”无法预防脑血栓,反而带来风险。因为输液会打破人体内的凝血系统与抗凝系统的平衡,导致出血倾向,即使没有出现出血事件,为减轻这种出血倾向,人体自身的保护机制会增加血液当中的促凝物质,人为造成血液高凝状态,增加形成血栓的风险。

并且,使用扩张血管的药物后,由于药物量的持续保持,会导致血管壁上的相关受体数量减少,停药之后,血管紧张度会明显高于未用药时,更容易发生局部血管痉挛,从而加剧缺血事件发生的可能。

此外,长期大量输液可能加重肾脏负担,增添肾衰风险,对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中老年人来说,风险更为显著。更有甚者,输液过程中进入血管内的杂物可能引发血液感染,造成血管内皮损伤,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科学的脑血栓预防方法

高血压是脑血栓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患者应坚持服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脑动脉粥样硬化,得脑血栓的风险比普通人群要高,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坚持在内分泌科医生的正确指导下进行治疗,控制血糖水平。高脂血症、房颤、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也是脑血栓的重要危险因素,患者应注重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等降低血脂水平。

同时,患者应遵循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原则,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减少油腻和高热量食物的摄入。适量的运动可以改善脂质代谢,利于心血管发挥正常生理功能,因此,患者应按照自身体质选择适宜的锻炼项目,积极参与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活动,并持之以恒。

综上所述,“冲冲血管”并不能预防脑血栓的发生,反而会带来风险。预防脑血栓需要从控制危险因素和改善生活方式两方面入手,合理饮食、适量运动,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体检和复查,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如此,患者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脑血栓的发生风险,保护自己的健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7386086225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lydaobao2025@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
首页
电话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