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1

ARDS救治:急诊科的数据支持与策略

李先生,50岁,因严重肺炎被紧急送入医院。入院时,呼吸困难,面色青紫,血氧饱和度极低。这就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在临床上的典型表现,一种在短时间内让患者生命陷入危机的重症。

一、数据支持:了解ARDS的严重性

在急诊科的救治数据中,ARDS患者的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死亡率可高达40%-50%。ARDS患者往往需要长时间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可能长达7-14天,甚至更长。长时间的机械通气,不仅增加了患者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也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二、救治策略:多管齐下挽救生命

1.早期识别与诊断

快速准确地诊断ARDS是救治的第一步。急诊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血气分析结果以及胸部影像学检查来综合判断。比如,当患者出现呼吸急促(呼吸频率常超过30次/分)、低氧血症(动脉血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比值小于300mmHg),并且胸部X光或CT显示双肺弥漫性浸润影时,就要高度怀疑ARDS。就像李先生入院后,医生立即为他进行了全面检查,发现他的呼吸频率达到了35次/分,动脉血氧分压仅50mmHg,吸入氧浓度为60%,比值远低于正常,胸部CT也显示双肺大片模糊阴影,迅速确诊为ARDS。

2.机械通气策略

机械通气是治疗ARDS的关键,但传统通气方式可能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因此,当前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通过控制潮气量在6-8ml/kg理想体重(如李先生被设置为7ml/kg),避免肺泡过度膨胀,并适当提高呼气末正压(PEEP,如李先生为10cmH2O),保持肺泡开放,减少肺损伤,同时确保氧气供应。

3.液体管理

液体管理需平衡,避免过多导致肺部水肿或过少引发循环不稳。医生依据中心静脉压、尿量等指标调整液体入量,通常采取限制液体输入和利尿措施。李先生的治疗中,医生密切监测中心静脉压,控制液体入量,并适量使用利尿剂,有效减轻了肺部水肿。

4.俯卧位通气

俯卧位通气是ARDS治疗的新进展,能改善肺部通气/血流比例,促进背侧肺泡复张,提高氧合,对中重度ARDS患者尤为有效,可降低死亡率。李先生病情较重时,接受每次12-16小时的俯卧位通气治疗,血氧饱和度显著提升。

此外,针对ARDS患者的治疗还包括抗感染和营养支持。感染是ARDS的重要诱因,因此及时有效的抗感染治疗至关重要。同时,ARDS患者处于高代谢状态,需要充足营养。李先生接受了强效抗生素治疗控制感染,并通过鼻饲获得营养丰富的营养液,以维持身体机能。

经过急诊科医护人员的精心救治,李先生的病情逐渐好转。他的呼吸逐渐平稳,血氧饱和度恢复正常,最终脱离了呼吸机,转出了重症监护病房。在急诊科,每一位ARDS患者的救治都是一场与死神的较量。医护人员凭借着丰富的经验、精准的数据监测和科学的救治策略,为患者撑起生命的希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7386086225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lydaobao2025@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
首页
电话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