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1

晨起发现半边身体动不了?警惕“醒后卒中”这个隐形杀手

56岁的闫某凌晨1点入睡时一切正常,早上7点家人发现他四肢瘫痪、意识不清。紧急送往医院后,磁共振检查显示他的基底动脉已完全闭塞。通过多学科联合溶栓取栓治疗,医疗团队成功取出大量血栓,恢复脑部供血。令人欣慰的是,出院时他的意识、言语和行走功能都恢复了正常。

闫某的经历并非个例。在我国,平均每10秒就有1人初发或复发脑卒中,每28秒就有1人因脑卒中离世。而其中约15%-25%的缺血性卒中患者都是在睡梦中发病,醒来后才被发现异常——这就是“醒后卒中”。

一、什么是醒后卒中?

醒后卒中(Wake-up Stroke)在医学上定义为:入睡前无明显异常,醒后或睡眠过程中被发现新发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急性脑血管病。它属于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种特殊类型。这类卒中最令人担忧的特点是:发病时间无法准确确定。患者入睡时还好好的,醒来却发现身体不听使唤,医生无法判断症状是何时开始的。

传统观念认为,静脉溶栓必须在发病4.5小时内进行,机械取栓也不宜超过6小时。这使得许多醒后卒中患者被排除在再灌注治疗之外,错过最佳救治时机。

二、惊人的发病率

全球数据表明,醒后卒中占所有卒中病例的15%-30%。2013年一项纳入17398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国际分析显示,醒后卒中比例高达29.6%。在亚洲人群中,日本学者报告醒后卒中占所有卒中的10%,略低于欧美国家的13.5%-15.6%。我国虽无全国性统计数据,但临床观察显示其发病率与日本相近。更值得警惕的是,醒后卒中在晨起时段(6:00-9:00)出现明显高峰,其中7:00-8:00为发病最高峰。这与人体生物钟和晨间血压波动密切相关。

三、发病机制与高危人群

醒后卒中的发生并非偶然,而是多种病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昼夜节律影响:清晨交感神经激活导致血压骤升、血小板聚集增加、纤溶活性降低,形成“血栓易感状态”。

2.睡眠呼吸障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夜间反复缺氧,血液黏稠度增加,卒中风险比常人高3倍。

3.心源性因素:约36.2%的醒后卒中与心房颤动相关,睡眠中心律失常易致血栓脱落。

4.血管危险因素:反杓型高血压(夜间血压不降反升)、糖尿病控制不佳者风险显著增高。

青年卒中患者同样面临风险。研究显示,我国45岁以下卒中患者占比已达11%。一位28岁的IT从业者突发脑梗时,医生发现他的血管老化程度相当于五六十岁老人,这与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密切相关。

四、诊断突破:影像学打开时间窗

近年来影像技术的进步为醒后卒中患者带来了曙光。通过多模式影像评估,医生能“看见”可挽救的脑组织,突破传统时间窗限制:

DWI-FLAIR不匹配:磁共振DWI序列显示梗死灶而FLAIR无显影,提示发病可能在4.5小时内,溶栓获益显著。

CT灌注成像:快速识别缺血半暗带(可挽救脑组织),指导再灌注治疗。

血管评估:CTA/MRA明确闭塞血管位置,为取栓提供“路线图”。

2023年发表在《磁共振成像》的研究证实,采用改良DWI-FLAIR不匹配标准指导醒后卒中静脉溶栓,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率达78.6%。

五、 治疗现状与预后

随着治疗策略的革新,醒后卒中不再等于“无药可救”:

1.静脉溶栓:对影像筛选合格患者,rt-PA溶栓可使症状改善率提高30%以上,出血风险与常规溶栓相当。

2.机械取栓:基底动脉等大血管闭塞者,取栓再通率可达80%-90% 。

3.多学科协作:卒中绿色通道建设使“入院-穿刺”时间缩短至60分钟内。

但若未及时救治,醒后卒中致残率高达75%,40%患者将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

六、 预防策略

远离“晨间杀手”,预防醒后卒中需多管齐下:

1.基础疾病控制

1.1.高血压患者:重点关注夜间及晨起血压,反杓型者需调整用药时间。

1.2. 房颤患者:规范抗凝治疗,INR维持在2-3。

1.3.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

2.睡眠呼吸管理

2.1.打鼾伴呼吸暂停者:进行多导睡眠监测。

2.2.中重度OSA:坚持CPAP呼吸机治疗。

3.晨间风险管理

3.1.醒后“三个30秒”:睁眼躺30秒,坐起等30秒,床边坐30秒。

3.2.避免晨起用力排便,保持大便通畅。

3.3.晨练待日出后1-2小时进行,避免剧烈运动。

4.生活方式干预

4.1.保证23:00前入睡,避免熬夜。

4.2.限制钠盐(<5g/天),增加白色果蔬摄入。

4.3.戒烟限酒,BMI控制在<24。

56岁的闫某是幸运的,通过及时取栓治疗,他的基底动脉成功再通,神经功能完全恢复。但更多患者因错过黄金救治时间而留下终身残疾。研究表明,脑缺血超过4.5小时,每分钟就有190万个脑细胞死亡——这相当于大脑每小时老化3.5年。预防胜于治疗,控制高血压、治疗睡眠呼吸暂停、保持健康作息;或许明天醒来,我们都能安然无恙。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7386086225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lydaobao2025@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
首页
电话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