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所产生的压力值超出正常值,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容易引发心力衰竭、冠心病以及脑卒中等疾病。部分高血压患者,会出现记忆力下降、后颈部不适、耳鸣、头痛、头晕以及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一旦出现此类症状,需要及时到医院诊治,确保可以及时得到治疗和调理,从而有效保证患者的身体健康。
高血压症状
当高血压患者有肾、脑、心等靶器官损伤问题时,会表现出相应的临床症状。大多数高血压患者起病隐匿,缺少典型症状,一些患者会有失眠、耳鸣、头痛以及头晕等症状出现。对于婴幼儿高血压,其主要有生长发育迟缓、夜间尖声哭叫、烦躁等症状表现。对于妊娠期高血压,主要由妊娠诱发,其症状包括水肿以及蛋白尿,严重情况下甚至会有昏迷、抽搐等情况出现。对于更年期高血压,其症状表现包括四肢浮肿、腰膝酸软等。
高血压诊断
针对高血压疾病,务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确保及时控制患者血压,改善其症状,并有效预防并发症。特别是高危人群,更需定期进行体检。在高血压的实际诊断过程中,检查项目包括血液生化检查、尿液分析、心电图、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及血压测量等。依据诊断标准,若患者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收缩压≥140mmHg且舒张压≥90mmHg,即可确诊为高血压;若收缩压≥140mmHg而舒张压<90mmHg,则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
高血压治疗
高血压治疗的目的在于调整患者血压至适宜水平,使心血管并发症所导致的病残率与病死率得到有效降低。在实际治疗时,需要对危险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对患者生活方式加以调整,并采取药物进行治疗。在药物选择上,主要采用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具体包括α-β阻断剂、β阻断剂以及α阻断剂。其中,β阻断剂的使用最为常见,十分适用于偏头痛、心绞痛以及心率偏快的患者。与此同时,还可以采用中枢性α激动剂,其降压机制和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相似,可以对脑干中的一些受体产生刺激,并通过激动剂有效抑制交感神经活性。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对患者血糖的控制,并有效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和调脂治疗,使患者症状得到减轻或者消除,从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高血压护理
在高血压患者的日常护理中,口服用药是常见手段。护理人员需全面了解各类降压药物的用法、作用、不良反应、剂量及注意事项,以确保患者正确用药。在饮食方面,患者应减少钠盐摄入量,同时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此外,患者还需要控制体重,严格戒烟限酒,缓解精神压力,以有效维持心理平衡。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病情监测同样至关重要,可在家中使用便携式血压仪,定期监测血压水平,并详细记录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