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1

重症感染:认识与防控的科学之道

在医疗领域,重症感染如同隐藏在黑暗中的“杀手”,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了解重症感染,掌握科学的防控方法,不仅是医护人员的重要职责,也是全社会需要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认识重症感染

重症感染由病原体(细菌、病毒、真菌等)引发,常伴随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迅速恶化可能导致休克、呼吸衰竭、肾功能不全等,ICU患者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高,造成巨大社会负担。细菌,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重症感染的主要病原体;病毒感染,如重症肺炎,亦需警惕;真菌则在免疫功能低下者中常见。感染途径多样,包括呼吸道吸入、消化道摄入、皮肤黏膜破损处侵入,如机械通气时呼吸道防御减弱,细菌易侵入肺部;长期留置导尿管则易致泌尿系统感染。

环境与个人卫生在防控中的关键作用

1.环境清洁与消毒:清洁、卫生的环境是防控重症感染的基础。医院病房、ICU等场所,每天需定时进行湿式清扫,清除灰尘和污垢,减少病原体滋生。对于高频接触表面,如床栏、门把手、医疗设备按钮等,应使用合适的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确保消毒效果。病房要保持良好的通风,采用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降低空气中病原体浓度。在家庭环境中,同样要注重清洁,定期打扫房间,勤换洗衣物、被褥,保持居住环境整洁。

2.个人卫生习惯养成:个人卫生是预防重症感染的第一道防线。每个人都应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按照七步洗手法,认真清洗双手的每个部位,尤其是在饭前便后、接触公共场所物品后。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手肘等遮住口鼻,避免飞沫传播病原体。在流感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如需前往,应佩戴口罩。

加强院感防控工作

1.手卫生: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最有效、最简便的措施。接触患者前,清除手部污垢和暂居菌,防止将病原体传播给患者;进行清洁或无菌操作前,保证操作环境无菌,避免污染;接触患者体液、血液、分泌物等之后,及时清除可能沾染的病原体,防止交叉感染;接触患者后,避免将患者携带的病原体传播给其他患者或环境;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如接触病床、医疗设备等,防止环境中的病原体经手传播;脱手套后,也需进行手卫生。

2.关注接触患者的每一个细节:接触患者时,医护人员需穿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PPE),动作轻柔规范,避免损伤患者皮肤黏膜。操作中严格遵循无菌原则,确保操作区域无菌,使用无菌器械。

3.规范检查治疗操作:医疗器械需严格消毒灭菌,对侵入性操作如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置管等,应严格掌握适应证,操作中遵守无菌技术规程,操作后加强护理,尽早拔除不必要插管,降低感染风险。

总之,重症感染防控需全社会共同努力,通过加强环境与个人卫生,强化医院感染防控,可有效降低重症感染发生率,保障患者生命健康。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各方面协同合作,共同构建安全防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7386086225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lydaobao2025@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
首页
电话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