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意外情况时有发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急诊急救常识显得尤为重要。这些技能不仅能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还能减轻伤者的痛苦,为专业医疗团队的到来争取宝贵的时间。以下是一份急救指南,涵盖了多种常见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希望大家能够仔细阅读并收藏备用。
心肺复苏术(CPR)
判断意识与呼吸。轻轻拍打患者肩膀并大声呼唤,检查是否有反应。观察胸部起伏或听、感觉呼气来判断是否有呼吸。
呼叫急救。如果确定患者无意识且无呼吸或呼吸异常,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中国的120)。
胸外按压。将患者仰卧在坚硬平面上,跪在患者肩膀一侧。双手交叉重叠,掌根放在胸骨中下部,用力向下按压,深度约5-6厘米,频率至少100-120次/分钟。
开放气道与人工呼吸。对于接受过培训的人员,每进行30次按压后,给予2次人工呼吸。若未受过培训或不进行人工呼吸,则持续进行胸外按压。
持续按压。急救人员要持续按压患者,直到专业急救人员到达或患者恢复意识。
窒息急救
成人窒息急救(海姆立克急救法)。首先,施救者要背后环抱,即站或跪在患者背后,双臂环绕其腰部。第二,施救者要一手握拳,拇指侧紧贴腹部中线,另一手包住拳头并快速向上、向内用力挤压腹部,向上冲击,形成冲击力,帮助异物排出。若自己发生窒息,可迅速找一把椅子或桌角,将腹部抵在边缘,弯腰,用力咳嗽或快速冲击腹部。
儿童窒息急救。对于1岁以下的婴儿,应采用“拍背+胸部快速按压”法;对于1岁以上儿童,方法类似于成人海姆立克急救法,但力度需适当调整。
出血控制
直接压迫。清洁伤口:用干净的纱布或衣物覆盖伤口;持续按压:直接用力按压伤口,直到出血停止或救援到达;抬高伤肢:如果可能,将受伤部位抬高,以减少血液流动。
止血带使用。在四肢大出血且直接压迫无效时,可考虑使用止血带。注意,止血带应绑在伤口上方靠近心脏的位置,每隔一小时放松1-2分钟,以避免肢体坏死。
烧伤与烫伤处理
冷水冲洗:立即用流动的冷水冲洗伤处至少20分钟,以减轻疼痛并降低热量,避免进一步损伤组织。
去除衣物:小心脱去或剪开覆盖伤口的衣物,避免撕扯皮肤。
覆盖伤口。用干净的纱布或无菌敷料轻轻覆盖伤口,避免使用黏性胶带。
避免涂抹。不要涂抹酱油、牙膏等物品,以免影响伤口愈合或造成感染。
骨折与扭伤处理
避免移动:尽量不要移动受伤部位,以免加重损伤。
临时固定:使用木板、书本等物品对伤肢进行临时固定,保持其处于自然位置。
冷敷:在伤后立即用冰袋冷敷,可减轻肿胀和疼痛。
抬高伤肢:将伤肢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有助于减少血液流向受伤部位,减轻肿胀。
总结
掌握这些基本的急诊急救常识,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生命的尊重与保护。面对紧急情况,保持冷静,迅速而正确地采取行动,能够为生命争取到更多的可能性。本文希望大家都能进行模拟练习,让急救技能成为生活中的一项重要技能。同时,本文也鼓励大家定期参加急救培训课程,不断提升自己的急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