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常见于交通事故、高空坠落、运动碰撞或暴力打击等外力冲击,轻则导致脑震荡,出现头痛、短暂意识模糊,重则引发脑出血、颅骨骨折或颅内压升高,可能造成永久性神经损伤甚至危及生命。日常生活中需警惕酒精影响下的平衡失控跌倒或儿童意外摔伤,这类损伤可能残留记忆力减退、肢体活动障碍或癫痫等后遗症,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情绪异常或认知功能下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受伤后若出现持续呕吐、瞳孔不等大或意识不清等症状,必须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救治加重脑组织缺氧损伤。下面为大家科普颅脑损伤的急救与治疗知识。
一、颅脑损伤的急救
1.保持呼吸通畅
立即检查口腔有无呕吐物或异物,若伤者昏迷且无颈椎伤,可将其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怀疑颈椎损伤时,需用双手固定头部保持中立位,避免随意搬动颈部。
2.科学止血处理
头皮浅表伤口用清洁纱布按压止血,耳鼻流血时切忌用棉球堵塞,避免血液逆流加重颅内感染。若伤口内有碎骨或异物裸露,需用环形敷料绕开异物包扎。
3.正确固定身体
伤员抽搐或躁动时轻扶肢体,切忌强行按压束缚。搬运前用硬板或衣物卷固定颈部,脊柱损伤者需三人平托伤者至担架,保持头颈躯干成直线。
4.观察生命体征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简单提问(如姓名、地点)评估清醒度。若出现持续昏迷、烦躁不安或答非所问,提示脑功能受损。记录患者异常行为(如抽搐、呕吐),为后续医疗提供参考。其次,用手电筒照射双眼,正常瞳孔遇光会迅速收缩。若单侧瞳孔散大且对光无反应,可能提示颅内血肿压迫;双侧瞳孔散大,常为脑干损伤征兆,需立即送医。
5.安全转运要点
使用担架时头部略抬高15-30度,昏迷者采取稳定侧卧位。转运途中持续观察呼吸、瞳孔变化,避免急刹或颠簸造成二次脑损伤,同时提前联系医院说明伤情。
二、颅脑损伤的治疗
1.药物治疗
轻中度损伤或术后患者常需药物辅助。医生会根据病情选择抗癫痫药(预防脑异常放电)、脱水剂(帮助排出多余水分降低颅内压)、神经营养药物(促进受损神经恢复)等组合方案。所有用药需严格遵医嘱,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2.手术治疗
严重损伤如颅内大出血、颅骨骨折压迫脑组织时,需紧急手术。常见术式包括开颅清除血肿、修复颅骨、植入颅内压监测装置等。手术效果与损伤部位、救治时机密切相关,术后需在重症监护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3.康复训练
病情稳定后应尽早开始康复。物理治疗师会通过肢体锻炼帮助患者恢复运动能力,语言治疗师帮助改善交流障碍,认知训练则针对记忆、注意力受损情况。康复周期通常需数月甚至更久,家属配合进行日常训练尤为关键。
4.心理支持
约30%患者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除专业心理咨询外,家人应多给予情感支持,鼓励参与绘画、音乐等艺术治疗。部分患者需配合抗抑郁药物,同时可通过病友互助小组获得社会支持,逐步重建生活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