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1

髋部骨折——老年人的“无形杀手”

对老年人而言,一次看似轻微的跌倒,就可能引发髋部骨折。这种意外不仅带来剧烈疼痛,更会让老人陷入长期卧床的困境:吃饭、穿衣等日常小事需依赖他人,身体机能逐渐衰退,还可能伴随沮丧、焦虑等情绪,彻底改变原本的生活状态。

髋部骨折常被称为老年人“人生的最后一次骨折”,其危害不仅在于高发率,更在于它会严重冲击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本文将深入介绍这一威胁老年人健康的“无形杀手”。

一、认识髋部骨折:成因与表现

在跌倒的老年人中,约60%-75%会出现不同程度受伤,跌倒是老年人髋部骨折最主要的诱因。骨折发生后,多数人会立即感到髋部疼痛、活动受限,无法站立或行走;少数人初期骨头错位不明显、疼痛较轻,仍能勉强行走,但数日后疼痛会逐渐加剧,活动时更甚,这往往意味着稳定骨折发展为不稳定骨折,需及时就医。

髋部是人体最大的球窝关节,由股骨头与髋臼构成,髋部骨折通常指股骨颈部或股骨转子部的骨折。随着年龄增长,这一区域骨骼会逐渐脆弱、骨质疏松加重,轻微外力就可能导致骨折。临床常见的髋部骨折分为四类:股骨颈骨折(占比50%,多见于骨质疏松的老年女性)、股骨转子骨折(多由跌倒或扭伤引发)、粗隆骨折(常与严重撞击相关)、髋臼骨折(多因高能量外伤或骨质疏松导致)。其典型表现为髋部疼痛、下肢畸形、行走困难,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腿部外旋、短缩,医生通常通过X光片初步诊断,复杂情况需进一步做CT或MRI检查。

二、应对髋部骨折:治疗方式的选择

一旦确诊髋部骨折,临床主要有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两种方向。手术治疗通常为首选方案。因为手术能有效减少长期卧床引发的并发症,加速患者康复进程。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内固定术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内固定术通过钢板、螺钉等器械将断裂的骨骼固定,促进骨折愈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则是移除受损的髋关节组织与骨骼,植入人工假体,帮助患者恢复髋关节功能,缓解疼痛。

保守治疗则适用于手术风险极高的患者,例如合并严重心、肺等基础疾病,无法耐受手术的老年人。这种治疗方式以缓解疼痛、预防并发症为主要目标,但需要患者长期卧床。然而,长期卧床的风险不容忽视,易引发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压疮等并发症,还可能导致肌肉萎缩。对老年人而言,这些并发症的致命风险往往高于骨折本身,且卧床期间骨质疏松会进一步加剧,增加骨折愈合的难度。

三、预防为先:远离髋部骨折的关键

相比治疗,预防髋部骨折更为重要。想要降低骨折风险,核心在于增强骨骼强度与避免跌倒。首先,建议老年人保持适量的体育锻炼,如每日散步、练习太极等。这些运动能增强肌肉力量,改善身体平衡能力,减少跌倒的可能性。其次,需优化居家环境以消除跌倒隐患:在卫生间、厨房等易湿滑区域铺设防滑垫,保持地面干燥整洁;避免在行走路径上堆放杂物,确保通道畅通;夜间起夜时开启低亮度夜灯,方便看清路况。

此外,合理补充钙质与维生素D也十分必要。这两种营养素是维持骨骼健康的重要成分,能增强骨密度,减少骨骼变脆的风险。老年人可通过饮食(如牛奶、豆制品、绿叶蔬菜)或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补充剂,满足身体需求。

四、守护晚年:别让骨折终结生活质量

从临床情况来看,髋部骨折对老年人的影响深远,因此老年人自身及家属都应高度重视:日常做好预防措施降低风险,若不幸发生骨折,需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

髋部骨折不应成为老年人晚年生活的“终点”。通过科学的预防、及时有效的治疗与全面的康复支持,大多数老年患者仍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享受高质量的晚年生活。关注老年人骨骼健康,需要家庭、医疗团队与社会的共同努力,唯有如此,才能帮助老年人远离髋部骨折的威胁,拥有健康、舒心的生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lydaobao2025@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
首页
电话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