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1

详解活髓保存术如何拯救你的牙神经

当牙齿因龋齿、外伤或牙体预备意外穿髓时,许多人第一反应是“要抽牙神经”。但现代牙科技术正通过活髓保存术,为受损牙髓提供“续命”可能。这项技术通过精准清除感染组织、覆盖生物活性材料,在保留牙髓活力的同时促进修复,让牙齿继续保持“活”的状态。

牙髓是牙齿的“生命中枢”,由血管、神经和成牙本质细胞组成。它不仅赋予牙齿感知冷热酸甜的敏感能力,更通过分泌牙本质基质维持牙齿结构强度。当牙髓因感染或损伤暴露时,传统治疗往往直接进行根管治疗,彻底清除牙髓组织。但失去牙髓的牙齿如同失去养分的枯木,逐渐变脆变色,最终需要牙冠修复,甚至面临拔除风险。活髓保存术的出现,为早期牙髓损伤提供了“保留生机”的治疗选择。

该技术的核心在于“精准判断”与“微创操作”。通过影像学检查测量龋损与牙髓间牙本质厚度,结合显微镜观察牙髓组织颜色、质地及创面出血情况,综合评估炎症范围。若牙髓仅部分受累且具备修复潜力,即可启动活髓保存程序。治疗分为两大路径:针对接近牙髓的浅层损伤采用间接盖髓术,在健康牙本质表面覆盖氢氧化钙或生物陶瓷材料,形成“防护屏障”阻断细菌入侵;对于已暴露但未广泛感染的牙髓,则通过直接盖髓术用MTA等生物材料直接封闭创面,促进修复性牙本质桥形成。当牙髓部分坏死时,牙髓切断术可精准切除病变组织,保留健康根髓活力。

生物材料的革新是活髓保存成功的关键。传统氢氧化钙虽能诱导牙本质形成,但存在溶解性强、密封性差等局限。新型生物陶瓷材料如MTA(三氧化矿物凝聚体)和iRoot BP,不仅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抗菌性,更能释放钙离子促进细胞黏附与矿化。MTA覆盖的牙髓创面,修复性牙本质桥形成速度较传统材料提升40%,且形成结构更致密。这些材料与牙髓组织的紧密结合,有效构建了防止细菌渗漏的“生物密封层”。

治疗成功率与适应证选择密切相关。年轻恒牙因根尖孔粗大、血运丰富,修复能力显著优于成熟恒牙,是活髓保存的首选对象。对于成熟恒牙,需严格把握适应证:牙髓暴露范围需小于2毫米,出血能在5分钟内控制,且无自发痛、叩痛等急性炎症表现。

相比根管治疗,活髓保存术具有显著优势。保留牙髓的牙齿能持续获得营养供应,抗折强度较根管治疗后牙齿提升3倍以上,且避免了牙冠修复所需的牙体预备。活髓保存术费用仅为根管治疗加牙冠修复的1/3,且治疗周期缩短50%。更重要的是,它为患者保留了牙齿的生理感知功能,避免了“死髓牙”可能出现的咬合不适。

随着材料科学与显微技术的进步,活髓保存术正突破传统适应证边界。新型生物活性玻璃材料可同时实现抗菌、促愈合和牙本质再生三重功能,干细胞技术更有望实现严重感染牙髓的再生修复。未来,这项技术将使更多患者免受“抽牙神经”之苦,让天然牙齿真正实现“活”着更好。当牙齿出现敏感或疼痛时,尽早就诊评估活髓保存可能性,或许就能为牙齿赢得“重生”机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7386086225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lydaobao2025@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
首页
电话
搜索